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监会的四大监管新工具

(2011-02-22 10:41:22)
标签:

银监会

拨备覆盖率

杠杆率

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覆盖率

融资比率

杂谈

分类: 待价而估

银监会的四大监管新工具   在巴塞尔协议Ⅲ成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后,中国银监会推出了包括: 1.资本充足率  2.杠杆率  3.拨备率  4.流动性  在内的四大监管工具,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预计杠杆率、流动性指引将先期发布;拨备率仍需和财政部做最后协商,过渡期为大行2年达标,中小行5年达标。

具体到四个监管新工具,则有:

第一,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行的4%上调至6%,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此外,银行在正常年份还需要持有相应的比例为2.5%的留存资本缓冲。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除了上述底线要求,监管部门还另行设置了1%的附加资本要求。

 

第二,在拨备覆盖率的基础上。引入动态拨备率指标控制经营风险,初步的监管指标设定为2.5%。

 

第三,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按照监管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标准确定为不低于4%。

 

第四,现有流动性比率监管基础上,引入  流动性覆盖率  净稳定融资比率  指标。

 

短期拨备率将影响银行利润
四项监管新工具中,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是在原有的指标上提高标准,则不会受到影响。而拨备率和杠杆率对银行产生影响。因为,不同于拨备覆盖率是与不良贷款的数量相关,拨备率是与贷款总量相关的,每年的成本可能相对固定,且会对银行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杠杆率会更有效
目前来讲,杠杆率在西方监管体系中更有效,因为西方市场金融衍生品业务比例大,杠杆率会相对较高。而我国银行业目前主要以信贷为基础,用杠杆率监管不如资本充足率有效,但长远来看,杠杆率将成为金融监管体系的有力补充,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实质性的改革阶段已经到了临界点,即监管层的管理观念与实施准则,以及银行自身转型的战略实施,都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有效地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