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人间值得》中村恒子
(2022-04-20 14:39:37)
标签:
杂谈 |
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它,其他都会慢慢变好。
我在工作时,最担忧的就是“家庭和睦”。
如果家里发生纠纷或家庭氛围不好,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比如夫妻吵架、婆媳关系不融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等,孩子就容易出现不想上学或走上歧途,甚至导致心
理障碍。
这个规律,从古至今都未改变过。
尤其是孩子的母亲,如果母亲的情绪不稳定,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
我结婚后就有了孩子,即使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是会为了孩子,把家庭和睦放在第一位。
不要因为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而发生争执,而是让家庭氛围保持平和。
家庭和睦不仅仅对孩子颇为重要,对父母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生病或走上歧途,父母心神不安,也就无法好好工作。
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其他家庭都这么做,世间大众都这么做。不要去和别人家比较。那么,“我们家这样,实在是没办法”的想法就
不会纠缠你。
一旦你总想着“为什么只有自己这样”,你的焦虑就会累积并影响孩子,然后再由孩子反过来影响自己。意识到
这一点,你就会改变你优先排序的方式。
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和孩子的幸福并无多大关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其为设立高远的理想不能实现而苦恼,不如平和欢笑地与孩子好好相处。
即使父母给予不了孩子太多,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在竭尽全力用爱守护着他们,他们就会安心地努力进步。
当然,养育孩子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带孩子也有疲惫的时候。当将孩子养育成人后,你的人生还很长,而且会很
有趣。
这样的生活,也很值得期待呢。
==========================================================================================================================================
对于养育孩子,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行动。
关于养育孩子的话题,女性的烦恼比较多。
当我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其实她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孩子。
有的父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或是社会的衡量标准,原因各种多样。他要么在意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干什么,要
么在意与别人家孩子相比自己家孩子怎么样,这些都是没有正视孩子本身。
我认为,培养孩子没有必要和其他人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想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这些都是次
要的。
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真心为孩子的幸福考虑,并付诸行动。这样做,才能将爱传递给孩子。
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尽可能以某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关心你”。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感
受到父母的用心。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 ,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
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
?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无论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
为了面子或社交,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来咨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孩子直接对他说“虽然你辛苦地为我
做了很多事,但却不是我想要的”,甚至还会出现“对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
真实目的已经被孩子看穿。
说得难听一些,“这样抚养孩子,孩子最后还认你吗?”仔细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们生下他们,而是我们一厢
情愿地把他们生下来。
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你就无法对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对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老板感叹员工不好好工作,那么请问这个公司是谁的?不给员工调岗位,或者不
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呢?
类似这样,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怎么能指望别人加倍努力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前一篇:又被自己的恐惧吓倒了
后一篇:摘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