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古塔】中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开元寺-须弥塔

标签:
须弥塔开元寺须弥塔河北古塔中国古塔正定古塔 |
分类: 河北古塔 |

开元寺须弥塔(唐)
塔址:河北省正定常胜街西侧
拍摄时间:2021.10.9
纬度:38°13'95.90"N
经度:114°56'50.14"E
海拔:50.2米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开元寺钟楼合并)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现存的建筑却是显著的唐代风格。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是中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是古代建筑之精品.
须弥塔,又称雁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开元寺须弥塔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淳朴憨厚,朴素无华,颇具唐风。
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也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2007年,文物工作者在修缮正定县开元寺须弥塔时,在塔顶的天宫内发现4000多件文物。
石雕力士。塔身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
唐代钟楼。钟楼为国内现存稀有的唐代建筑。楼上悬铜钟一口,亦为唐代遗物。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三门楼(石柱)。唐如意年间(692年)建成。三门楼的石柱上镌刻有佛经、佛像、题名、碑文等为研究唐代雕刻技艺及开元寺的历史提供了男的的史料。
赑屃(bìxì)残碑基座
2000年6月在正定城内府前街出土了一巨大赑屃(bìxì)残碑基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因此其形象经常出现在石碑之下。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