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全国百姓都要“点灯”参与其中。那么,灯节的来源呢?其实有很多的解释,但是由于这是中国古老的节日,那就不可能离开佛教的根源。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燃灯塔
燃灯塔全名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据县志载,此塔始建于北周。
每年正月十五,百姓便会聚集在燃塔下,点灯绕塔,敬佛祈福。下面记录的石2018年正月十五通州的善男信女燃灯绕塔的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