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风采堂

标签:
旅游广东开平市风采堂余靖 |
分类: 华南地区 |
开平市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省级保护文物。“风采堂”也是余靖后裔的家族堂号。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风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祖先余靖而建的,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它是中国建筑工匠参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自行设计建造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风采堂从建祠之初就是祠庠合一,中间为祠堂,东西两翼为学校,现为开平风采中学。
余靖(1000年-1064年,韶州【今广东韶关】人,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谥襄)宋代名臣,天圣二年进士,天圣八年书判拨萃头名。景祐四年因越职言事,谏救范仲淹被贬而著名,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并称“四贤”。后复职迁任右正言,与欧阳修、蔡襄、王素并称“庆历四谏”,为“庆历新政”的重要成员。曾经三使契丹,成功说服契丹与宋廷和解。皇佑四年与狄青、孙沔一起平定广南路侬智高叛乱,平乱后独留广西做搜擒乱党和战后复建复产等善后工作,先后任潭州、青州知州。嘉佑五年交趾(今越南)犯边扰民,朝廷认为余靖“恩信著于岭外而令交趾畏”,命为广西体量安抚使率兵平乱,余靖以一纸檄文,不费一兵一卒就令交趾遣使求和,继而留为广州知州兼广东经略使、安抚使、市舶使等职,对南方的和平稳定作出巨大的贡献。余靖为官四十多年,两次被贬,三次复出。历任虔州赣县尉、宣州司理参军、知洪州新建县、秘书丞、集贤校理、右正言、知制诰,还分别在桂州、潭州、青州、广州等多个地方任行政军事长官,官至工部尚书、柱国、始兴郡开国公,卒后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他为“忠襄公”,欧阳修作《赠刑部尚书余靖襄公神道碑铭》记其功绩。
开平风采堂的入口
开平风采堂的入口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它的正式名称是“名贤余忠襄公祠”,2012年中共开平市纪委认识到,余靖撰写的《从政六箴》,切合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时代要求,把它定为党员廉政教育的“示范祠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灰塑桃园三结义。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灰塑竹林七贤。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精细的铸铁构件。
开平风采堂中西合璧的装修
开平风采堂西洋的以拱代替房架的结构方式。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余靖像,他背后即是《从政六箴》。
开平风采堂,余靖像。
开平风采堂,余靖像。
开平风采堂,余靖像。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西洋的柱头和中国的梁枋完美的结合。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堂,完全像是西方的教堂。
开平风采堂
开平风采楼
开平风采楼,现在是风采中学的图书馆和展览室。
开平风采楼
开平风采楼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