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碉楼系列-赤坎镇三门里村

标签:
旅游广东开平赤坎镇三门里迎龙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华南地区 |
广东开平碉楼系列-赤坎镇三门里村
三门里坐落于赤坎镇芦阳村委会,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东距开平市区6千米,是关氏家族的第十四世祖关芦庵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从赤坎镇关族的始居地大梧村分族,迁来兴建而成的关氏村落,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三门里村因原有三个村口闸门而得名,是开平现存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立村之初,这里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以及时常出现的土匪不时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芦庵的第四个儿子曾在村旁建了一座砖木结构、高3层的碉楼—瑞云楼,供村民避难。随着关氏家族人口的增长,原有的碉楼已经不能满足村民防匪防洪的需要,于是,关氏第十七世祖关圣徒(1510-1586)夫妇献出家庭积蓄,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又在村后高地建起了第二座碉楼—迎龙楼,距今至少有440多年了。早先的瑞云楼因年久失修,于1926年拆除。迎龙楼被保存下来,成为了关氏家族现存最古老的文物。
迎龙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52㎡,建筑面积452.10㎡,砖木结构,楼高3层11.4m,为全村制高点。第1、2层用明朝烧制的大型红泥砖砌筑,为明朝原构,是开平碉楼砖楼中极其珍贵的历史遗存,从而奠定了它在开平碉楼中的重要地位,第3层为民国九年(1920年)用青砖加建,开窗比第2层大,其正面的外墙上嵌有“迎龙楼”的楼匾。内部楼面为木梁板结构,横梁和楼板是明朝原有的建构。迎龙楼楼体造型厚实简洁,极少额外的装饰,风格拙朴,楼顶为传统的硬山顶式样。四角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落地式塔楼,塔楼的第2、3层开设了“︱”字型射击孔,完全是从防御功能出发,使射击角度能够覆盖周边更大的范围。迎龙楼长方形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保存完好。
三门里村落极具特色,村落格局整齐一致,经过统一规划。村落保持着较为一致的方格网布局,民居排列较整齐,每户用地的地块基本相同,主要立面基本一致。在民居前面是半圆的池塘,池塘的两边是村落的入口,以古老的大榕树作为标志,村前有石狗和正对的路口墙上的“石敢当”;晒谷场、村头、村尾分别有“姜太公在此”“哪吒在此”和刻有钟馗像的“驱邪出外”的石牌;村头、村尾供奉着三座社稷摄神位;迎龙楼旁边设有玄武神位,体现着人神共居的村落特色。这种格局基本上保持传统村落的风水格局。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原来在宗族家规的约束下,村子建设得有规有矩,现在搬掉了这座大三,自由自在各行其是,改建的建筑已经破坏了村庄原有的尺度和格局。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原有建筑的风格和尺度。
3.开平赤坎镇三门里的迓龙楼,即迎龙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迓龙楼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迓龙楼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迓龙楼的楼名额及楼联。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迓龙楼的楼门。
开平赤坎镇三门里迓龙楼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