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高颐阙
标签:
旅游四川雅安高颐阙“张骞归汉”浮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西南地区 |
雅安高颐阙
高颐阙位于雅安市北郊镇的汉碑村高颐墓前,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为汉故益州太守高颐墓前仪仗性建筑石刻。是中国唯一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阙身则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
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每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一般有阙墓、阙身、阙顶三部分。汉时,官至年俸2000石以上者,墓前立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汉阙文化是两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颐,字贯方,曾任益州太守等职,因政绩显著,卒后,汉皇敕建阙以表其功。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中,高颐阙及石刻在地震中阙体震裂,部分构件震落在地。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在六十多年前读书时上《中国建筑史》课时就已知道它了,但看到的只是很简单的测绘图,一直无缘谋面,直到现在才知道它不仅历史久远,还包含着这许多的文化内容。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阙上的文字,确定它是汉益州太守高颐的墓。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檐下的浮雕是“苏武归汉”的故事。

雅安高颐墓阙,这幅“张骞归汉”图把张骞临行时瞬间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骞手持毛已掉光的节,跪在胡妻父母家的门口,向岳父母辞行,胡妻依靠在父母亲家的门框上,激烈的思想斗争,是跟夫君走呢,还是留在匈奴父母身边?胡儿高兴得手舞脚蹈,堂邑父用水浇灭火塘里的火,火上还烤着一只准备路上吃的鸟(鸡?雁?)。看了这幅图,催人泪下。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

雅安高颐墓阙上的“张骞归汉”故事,据《史记》记载张骞回国后,汉武帝没有把忠心耿耿的张骞投入监狱审查他是否有“通敌行为”--他娶了个匈奴老婆确实可疑,同行的一百多人都死了,没有证明人了。而汉武帝拜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张骞真有幸遇到的是明君。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张骞归汉”浮雕放大。

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其它的浮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