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陈太尉宫

标签:
旅游福建罗源陈太尉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罗源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位于福州城北75千米的罗源县中房镇(旧名曹峰)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原是陈氏家祠,系陈苏所建。,单开间,进深2间,高9米,建筑面积54.9平方米。陈苏(831-915),字高行,是河南光州固始县华岳村灵潭境贡士,唐乾符三年(876年)随王审知入闽,唐末至罗源新丰里曹峰(今乾溪村曹塆)定居。他教民众种稻种菜,植桑养蚕,还办学校,对百姓进行文化和文明教育,贞明元年(915年),陈苏卒,年85岁,乡人感念他的恩德,把他作为神,供奉在陈氏家祠,称“高行先生祠”。宋嘉定二年(1209年)敕封为“英惠侯王”,嘉熙三年(1239年)加封“显佑嘉应侯王”,即建造宫殿于祠前,称大宫。同年,陈苏十五世孙陈庆抗金有功,18岁战死沙场,被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并予以扩建,改名“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坐西向东,偏南十度,由宋代建的正殿、明万历年间建的北配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的南配殿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的戏台、门楼组成,是江南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风格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
罗源陈太尉宫
罗源陈太尉宫
罗源陈太尉宫大门,七层如意斗拱承托起宫门的屋顶。
罗源陈太尉宫门廊的藻井
罗源陈太尉宫
罗源陈太尉宫的宫门
罗源陈太尉宫宫门后面连接着戏台,不演戏时就是这样通行,演戏时缺口处加上木板,就成了舞台。这种做法在庙面宽较窄不便开腰门时,常采用。
罗源陈太尉宫戏台,两侧的廊子是看戏的包厢。
罗源陈太尉宫戏台台口的木雕装饰
罗源陈太尉宫的大殿
罗源陈太尉宫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