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县九座寺

标签:
旅游福建仙游九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少林 |
福建仙游县九座寺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于仙游县城西北约40千米的凤山乡凤顶村,海拨较高的凤山南麓,背山面水,四周翠山环抱。始建于唐代懿宗咸通六年(865年),由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载,该寺舍院九座相连,规模宏伟,占地达1.5万平方米,鼎盛时僧众有五百余人,是唐代仙游最大的禅林。据说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到这里赏景,亲手书写“太平院”三个字。宋代名人余象和刘后村,也曾到这里题诗。明嘉靖六年,寺被大火烧毁,万历十二年,僧人意空修复大殿。
现仅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僧舍斋堂和放生池。现存寺院建于清光绪年间。寺前遗存有五十多亩当年毁于火的宅基地。从地下遗存,院墙残段,放生池等看,寺院九座相连,布局清淅,可以想象出当年规模之宏伟。在寺庙大殿前的院落遗址上,还保存着两座相当完整的宋代石幢。经考证,该寺还是“闽中少林”文化源头之一,是迄今发现多处南少林遗址中建寺最早的南少林古刹之一。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抄本《香花僧秘典》(简称《秘典》)。开头的“溯源”载曰:“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时倡严整威仪,肃恭斋法,钵承南祖临义玄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后开辟南山广化,四众立堂,讲经说法,普利人天。
明天顺间,大德主持随缘,赴感拈花悟旨,亲送寺祖明雪熙贤南下弘法。时居龙潭山涧,著忍辱铠,卧无畏床,坐法空座。时邑人赞其德,请师于苦菜寺,归众日增,结文绅名士,论诗书礼乐。虑非发祥之地,请与怀恩沈公选于五都(注:东山县之古称)之铜坑,鼎建寺舍,广授教徒五十余人。戒律精严,文武同修,精通妙理,法脉滋长。”
寺内保存的一座晚清碑刻中记载的内容,与《秘典》的内容吻合。大雄宝殿厅柱上的一幅长联:“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也与《秘典》记载的一字不差。寺的西面约四百米处有一座开山寺祖正觉禅师修建于北宋年间的石塔(即无尘塔),至今保存完好。据《开科禅师语录》记载,唐代高僧正觉禅师的舍利子就存放在塔中。在寺中,还可以见到当年武僧洗浴的石槽和练功的石担。寺西北处的山上,还有天地会人士秘密结社习武被当地乡民称为“贼营”的九湾寨,以及练武的“第一垣”石窟,石窟周围尚遗存多处“拳打卧牛之地”。
九座寺证实了“南少林”一词的起源和界定,九座寺确具“南少林之誉”。
福建仙游九座寺,前面的稻田,曾经也是寺庙建筑的范围,现在已成为一片遗址了。
仙游九座寺
仙游九座寺,照片右边的建筑是大雄宝殿。
仙游九座寺的大雄宝殿
九座寺大雄宝殿前两座建于宋代的经幢
九座寺的大雄宝殿
九座寺的大雄宝殿
九座寺的宋代经幢之一
九座寺的宋代经幢之二
九座寺大殿前的两座宋代经幢九座寺的祖师殿
九座寺开山祖师正觉禅师于宋代修建的无尘塔
九座寺无尘塔
九座寺无尘塔
九座寺无尘塔
尘塔上的浮雕
尘塔上的浮雕
无尘塔的下部的浮雕和装饰
无尘塔内部,楼梯沿着塔壁盘旋而上。
无尘塔内的楼梯,陡峭且无栏杆。
无尘塔内的楼梯
无尘塔内,从下向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