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培田村

标签:
旅游福建连城培田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客家文化 |
连城县培田村
培田村位于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千米,面积13.412平方千米。为单一吴姓客家人的村落,原辖于长汀县宣河里六图,由于与长汀县城相距一百余里。且其间隔有一座山,管理不便,1956年划归连城县。
吴姓先祖于1344年由中原南迁至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时近700年。明清时期这个村先后修建的村庄建筑群,诸如宗庙、社坛、碑坊、书院、“九厅十八井”宅第等,是福建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之一。培田古民居汇集京、皖、粤、赣、闽等地的建筑模式和风格,建造技艺精湛。除此之外,培田古民居内保存大量楹联、牌匾,其中不乏名人佳作,如清大学士纪晓岚为培田书院题匾:“渤水蜚英”;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考察培田后赠联“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跟随一位年老的导游,带领我们“不走回头路”,将全村主要的景点串联起来,听他娓娓道来。照片就是按我们的游程次序排列的。培田村村口,“恩荣”牌坊是清光绪皇帝赐建给他的御前四品蓝翎侍卫吴拔祯的。它横跨在路上,意味着文官到此要下轿,武官到此要下马,吴家风光啊。
在培田村口的始迁祖吴公之墓
培田村水口的水车,现在仍然咿咿呀呀地不停转动,但他现在只是个装饰品了,已经没有功能作用。
培田村村口的文武庙,楼下供奉关公,楼上供奉孔子。这种情况实属少见,我猜度可能是出于土地资源紧张之故,不得已而为之。
文武庙楼下供奉的关公
进入培田村看到的第一座院落,门额“三台拱瑞”,它对面的山形有三座峰,形似笔架,门前一片荷塘,风水绝佳。
“三台拱瑞”内有18 个厅堂24 个天井72 个房间,共占地6900
平方米,是一座极大的宅院。
“三台拱瑞”宅里,有人考取功名,自豪地地挂着“登科”匾。
壁上贴的捷报--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当
“报子”吹吹打打地上门来报喜,是户主极大的荣耀,就连街坊们也感到光荣。
雕刻细致的格扇
“三台拱瑞”这座大宅叫“继述堂”,由吴氏第
“继述堂”的梁架
一座小院,现在开设为咖啡馆,给古村带来一丝现代开放的风。
都閫府的门楼,它原是培田质量最好的院落,当地人称它为“培田的圆明园”,可惜在上世纪末被人纵火焚毁了。
都閫府遗址,”都閫“官职,是皇帝侍卫的雅称。
都閫府的铺地,鹿鹤同寿。
衍庆堂建于明正统年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扩建,是为培田吴家总宗祠,它的入口。
衍庆堂入口两侧气派的石狮和抱鼓石
衍庆堂正厅
衍庆堂正堂壁上的孝节二字,其孝字上面,孝则为人头,不孝则为狗头。中国人就喜欢搞这些文字游戏。
衍庆堂铺地,和中国联通的标志相同,数年前我第一次来培田时曾开玩笑说:”联通侵权“。
衍庆堂后堂
衍庆堂的戏台,培田的宅院、祠堂有戏台仅此一处。
容庵公祠,一座支祠。
容膝斋,一座小院,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方,培田吴姓的妇女学堂,妇女在这里面学习文化、礼仪、女红,还“可谈风月”,是长辈给吴姓的女儿和媳妇传授性知识的地方。
贯穿村子的一条商业街,长达一千米。
古村的道路,石板平整,边上有水圳,生活非常方便。
古村从山上引来清泉,从街边水渠中流过,水渠分饮用和洗涤两条,清浊分明。
古村里的古街道
据说工匠--应该是包工头更合理--在这里修建房屋发了财,为自己建了这座住宅。
住宅的入口暗藏深意,进口处做了特殊设计,进门时向下,象征财富流入宅内,下雨天里面盛满象征财的水;出门是三级踏步,象征连升三级。多好的口彩。
一个很雅的名字,它是一所农民夜校,培田的农民们白天种田,晚上来此读书识字、学文化。
衡公祠
久公祠
久公祠内,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
一户人家,门口的对联引人入胜:“庭中兰蕙香;户外市尘嚣”,意境高远脱俗。
廷公祠,两边的漏窗是“孝”“悌”二字。对长辈要孝,对同辈要友爱,中国传统的道德观。
一家老商店
古驿道穿村而过,给古村带来繁荣,驿道在这里分道,左边到长汀,右边到连城。
秀耸云山”,这里是“进士第”,是吴拔祯的祖屋,导游在介绍显赫的家世,告诉游人,这里是他的祖屋,他出生在这里。
“秀耸云山”里的正厅,正门额上高挂着由三位官员题赠的“殿试三甲第八名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的《榜元》进士匾。
这里大有来头,是培田最大的一座住宅,在这里接待过往的官员,所以俗称“官厅”。官厅”的大门,门外有显赫的石旗杆、石狮子。
“官厅”的内门,两边原有一对木质旗杆,夹杆石尚在,木质旗杆已经不存。
官厅正厅上,原主人馥轩公夫妇的画像。
“官厅”雕刻精美的木门
济美堂,又称双灼堂。
济美堂内
济美堂正厅东次间的木门窗,上面雕刻的是“孝”、“弟”、“忠”、”信“。
济美堂正厅西次间的的木门窗,上面雕刻的是”礼“、”义“、”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