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从日常生活做起
(2010-05-10 16:16:09)
标签:
中风脑血管病脑功能损害痴呆高血压脑梗塞脑缺血脑供血不足健康 |
分类: 脑病 |
中风是指脑血管的急性病变引起的局部性或全面性脑功能损害的疾病。目前,在全世界,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和第二位的致死原因,而在我国各种疾病的死亡率排序中,脑血管病已跃居第一位。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的人数约150万例,且有近120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存活的病人有500万~600万人,其中70%将会终身承受半身不遂、手脚麻痹、语言障碍、痴呆等后遗症的痛苦。
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位居前列的主要因素。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脑内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刺激下发生慢性病变,继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继而堵塞所致。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脑梗塞者的比例占至一半以上。国内外研究都证实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脑梗塞危险性就下降约42%。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单独控制收缩压,可以将脑梗塞减少三分之一。此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等都可诱发中风。值得关注的是,吸烟和喝酒与脑梗塞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吸烟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多的人比不吸烟者患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而喝酒与脑梗塞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
中风其实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虽然出血性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于缺血性中风,但是更需注意的其实是缺血性中风,它的发病率更高,易导致患者失明,并可能发展为进展期中风,导致偏瘫等后遗症。但只要及时治疗,通过血管内治疗可以将缺血性中风治愈。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先兆是眼睛发黑、突然间手脚发麻。
预防中风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从日常点滴做起,第一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研究表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第二是锻炼。中风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尤其是对有中风发作经历的患者,适度锻炼是减少中风发作几率的有效方式。而对于中风出现偏瘫症状的患者而言,更需加强功能性康复锻炼。第三是饮食。对于饮食,需要强调的只是“清淡”二字。每天增加1份水果和蔬菜可以使中风的危险性降低6%。第四是保暖。患有三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中风的高危人群。早晚温差大,寒潮来袭,中风随时可能脱离潜伏期。何卫春建议,冬季老年人起床可以稍晚,等气温略为上升再起床。起床时先躺三分钟,再坐三分钟,下地再坐三分钟,起床最好是用“慢动作”。第五,就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境也有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几率。
老年人一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应引起重视,这往往预示着脑供血不足,要尽快就医。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存在脑供血不足。尤其在冬季,因为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脑梗死病例时有发生。脑供血不足一般会有眩晕、恶心、头沉、头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一旦出现脑供血不足,急性的可能出现脑梗塞,慢性的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痴呆。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脑供血不足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身上最容易发生,因此预防脑供血不足关键在于控制好原发病,同时也要控制好老年人的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风免费赠书地址:http://www.naobing120.cn
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位居前列的主要因素。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脑内小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刺激下发生慢性病变,继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继而堵塞所致。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脑梗塞者的比例占至一半以上。国内外研究都证实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脑梗塞危险性就下降约42%。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单独控制收缩压,可以将脑梗塞减少三分之一。此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等都可诱发中风。值得关注的是,吸烟和喝酒与脑梗塞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吸烟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多的人比不吸烟者患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而喝酒与脑梗塞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
中风其实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虽然出血性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于缺血性中风,但是更需注意的其实是缺血性中风,它的发病率更高,易导致患者失明,并可能发展为进展期中风,导致偏瘫等后遗症。但只要及时治疗,通过血管内治疗可以将缺血性中风治愈。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先兆是眼睛发黑、突然间手脚发麻。
预防中风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从日常点滴做起,第一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研究表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第二是锻炼。中风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尤其是对有中风发作经历的患者,适度锻炼是减少中风发作几率的有效方式。而对于中风出现偏瘫症状的患者而言,更需加强功能性康复锻炼。第三是饮食。对于饮食,需要强调的只是“清淡”二字。每天增加1份水果和蔬菜可以使中风的危险性降低6%。第四是保暖。患有三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中风的高危人群。早晚温差大,寒潮来袭,中风随时可能脱离潜伏期。何卫春建议,冬季老年人起床可以稍晚,等气温略为上升再起床。起床时先躺三分钟,再坐三分钟,下地再坐三分钟,起床最好是用“慢动作”。第五,就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境也有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几率。
老年人一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应引起重视,这往往预示着脑供血不足,要尽快就医。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存在脑供血不足。尤其在冬季,因为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脑梗死病例时有发生。脑供血不足一般会有眩晕、恶心、头沉、头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一旦出现脑供血不足,急性的可能出现脑梗塞,慢性的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痴呆。因此,保持连续不断的充足稳定的血液供应,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脑供血不足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身上最容易发生,因此预防脑供血不足关键在于控制好原发病,同时也要控制好老年人的情绪,因为情绪的变化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风免费赠书地址:http://www.naobing120.cn
后一篇:多吃芹菜可保护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