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选择退欧 中国对欧投资布局面临调整?

(2016-06-24 18:01:11)
标签:

杂谈

《财经》记者 左璇/文

当地时间6月24日凌晨揭晓的英国公投结果显示,英国选民选择退出由28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提出“退欧公投”的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随即宣布辞职。

由于市场之前对投票结果的乐观情绪,突如其来的退欧决定导致全球市场大幅震荡,世界各主要央行均采取措施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英镑对美元的汇率本日大跌10%,至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

中国所受最直接的短期影响反应在人民币汇率明显走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接近1%,截至6月24日下午1点40分,下跌615个基点;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达0.68%,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446个基点。人民币会在一段时间内承受贬值压力,分析机构认为中国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出现极端波动,可能很快会通过中间价和入场干预的方式稳定汇率。

中国和英国近年来投资和贸易往来频繁,一些人担心双边关系将随着退欧遭受巨大挫折。伦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处非常关键的地位,整个伦敦市场的交易外汇交易量占全球40%左右,在国际债券票据存量中,欧元币种发行占比高达42%,其中大部分都在伦敦离岸完成;2013年,英国成为首个与中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欧美国家,2014年10月人民币首次纳入英国外汇储备。

同时,英国凭借优越的主权信用评级、宽松的税收制度和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对外资相对更加开放的氛围,为中资企业进军欧美发达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得到中国投资者的青睐,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香港富豪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达到520亿美元,长和集团2015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近四成利润来自英国。一些在英国投资的中国企业表示,英国也是他们将市场发展到欧盟其他国家的桥梁。

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时是欧洲单一市场的一部分,享有“四大自由”——产品流动的自由、服务流动的自由、人员流动的资源和资本流动的自由。随着脱欧的决定,英国需要与欧盟重新谈判未来的关系如何,在两年的谈判期内在单一市场方面如何安排充满不确定性,两年后能否与欧盟达成一个较有利的条件也困难重重。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英国此前所享受到的进入欧盟大市场的种种便利,在一段时间将面临不确定性。

欧洲政策中心(EPC)的报告认为,英国退出欧盟后可能无法再参加单一市场,否则这很可能将带动其他国家退出欧盟的多米诺效应;该报告分析,英国和欧盟退出协议的可能选择会在“得以参加单一市场,遵守所有的规则”,和“完全被排除在外”之间,“而后一种选择可能性更大”,“如果一国从欧盟退出却仍能享受相关优待,就很难解释留在欧盟这个俱乐部中的意义何在”。

英国高端汽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在中国有多家工厂,并刚刚与中国汽车企业乐视汽车签订了联合造车协议。该公司的全球市场和传播总监Simon Sproule在6月24日早上获知公投结果后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尊重英国选民的选择,接下来将考虑退英造成的市场和汇率波动对中期生产目标的影响,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抵消新贸易关税的损失,同时也将游说英国政府与欧盟签订新的关税减免条款来保护汽车工业的利益。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王江雨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英国退欧以后中国应该专注于英国本身的经济影响力,英国本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量大,对其他西方国家具有示范作用,而不用纠结于它的桥梁作用是否已经缺失。“中德经济关系一直不错,难道是因为英国当桥梁的结果?”他进而称,中国应该尽快研判英国退欧对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影响,调整相关投资格局。

惠誉旗下BMI研究机构亚洲国家风险研究负责人伍德(Andrew Wood)则相对乐观,他认为退欧应该不会对中英经贸关系带来重大影响,随着后续步骤的展开,英国会更需要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以抵消退欧的负面影响,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进入英国和欧洲市场的良机。 

王江雨进而表示,中英双方现在应该避免进行负面的官方评论,积极接触,探讨双方进一步经济合作包括自贸协定的可能,和英方贸易关系原来都是在欧盟法律框架下的,现在英国脱欧,双方都需要一个新的法律安排。

此外,英国退出欧盟让中国在中欧贸易方面失去了一个支持者。英国是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在欧盟考虑对中国使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时,英国经常与荷兰、北欧国家等站在一方,投下反对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一票;英国也是最早表示将支持中国在2016年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在英国与欧盟进行退出机制谈判的两年间,中国在与欧盟的贸易争端中,将失去支持的一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