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会黑科技止于炫技形式主义何时休?

标签:
it |
上周末,终于忙完手头的工作,抽出一天时间去了北京延庆的世园会参观。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6c554ff112894095b432772310f42397
我对园林艺术一窍不通,这次来也不是看花花草草,而是体验之前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创新科技应用。
在媒体的报道中,北京世园会是一个传统园林文化和科技创新结合的大舞台,包括5G、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无人物流、无人机等在内的黑科技在世园会落地应用。
经常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关于这几年盛行的创新科技服务,我主要关注的领域还是5G和无人驾驶。
来到世园会,通过安检后,从1号门进入园区,我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先重点体验5G。客观的来讲,三大运营商在世园会的5G覆盖率是让人满意的,各种5G通信基站和通信保障车随处可见,密度超越预期。
官方的介绍也表示世园会园区内外12个大型基站,以及74个微型基站、114根智慧灯杆,并且完成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展馆室内信号覆盖工作,有力支撑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对园区及周边重要道路4G和5G网络的全面覆盖。
然而实际应用结果却是糟糕的,我用华为Mate20 X 5G版本在园区内多个地点进行测试,平均下行速度只有每秒15兆左右。15兆的速度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比4G稍微快的速度,与之前宣传的“5G速度是4G的100倍”相差甚远。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9fa5989cb504c33b200a92e08853847
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人力、物力,配备了最新最先进的设备和服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部署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A1级展会,却换回来如此不佳的体验结果,让人加倍失望。我们不禁要质疑一声:谁应该为此负责?
在经过“万事开头难,对新生事物应该以包容心态看待”的自我安慰后,我的世园会黑科技体验之旅继续进行。
第二项重点体验的是无人汽车,为什么要体验无人汽车?这是因为无人汽车是综合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承载物,它涉及到系统、GPS、智能传感器、信号处理、高清摄像头、AI等等技术,对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
早在几个月前看新闻我就知道,这次和世园会官方合作的重点企业是百度公司,当时双方还郑重其事的举行了签约仪式。
在新闻宣传中,我们得知百度与世园会达成合作,百度将提供三辆无人车,其中包括两辆8座小巴无人车和一辆4座无人车,这些无人车都将在园区内为游客的观光提供服务,实现科技与园艺、文化的深度融合。
那实际体验感受如何呢?答案是:没有感受!因为不对公众开放,无法完成体验。当天我以游客身份买票进园参观,没有拿任何媒体证件,没有能体验到被媒体赞誉的百度无人驾驶汽车。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15ad09aaf9e464bb9a2fcf6b776b433
最终,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体验文章和视频,只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新闻(软文)稿子里,这和我们普通大众没有任何关系。更讽刺的是,这些无人汽车虽然打着无人的旗号,但每台汽车里都是有司机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好大喜功式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好比“骏马拉着火车”一样可笑,对中国无人汽车和汽车物联网产业不会起到半点助推作用,我认为不要也罢。
很显然,报道百度无人汽车的媒体和自媒体人,混淆了“展示”和“体验”的概念。时至今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无人汽车虽然经常出现在媒体中,但终归还是放在盒子里的一个参展物。
科技创新不是一种形式,当然也需要一种形式,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合理的调教、展示、测试是应该的,但在我看来,任何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科技产品,都应该是具有普世价值和普惠意义的。它不应该只出现在新闻宣传中,不应该成为领导视察的门面,不应该成为媒体体验的专属,而是真正服务到我们一个普通大众,服务到身边的你我他,这才是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