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合作标准化 70%公关公司3年内倒闭

标签:
it |
分类: 网络 |
今天看到一篇新闻《媒界PRAD即时通讯功能上线,新媒体资源执行将迎标准化变革》,不禁感慨连连,还记得大概在1年多前,我和PRAD的负责人杨达豪就深度的沟通过几次微信营销投放的标准化,没想到直到今天这个产品的通讯功能才上线,时间上比我当时预期的晚了一些,可见微信营销的标准化难度之大,真需要行业的一道努力。
PRAD这个产品我不想过多介绍,要不然有广告嫌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公开的技术平台,让企业和微信账号主体直接产生合作,从咨询到成交整个过程一切都在系统中,进而未来做到完全的去中介化。
在国内除了PRAD,帮助企业进行微信批量投放的平台,还有徐扬的微播易和徐达内的新榜,这两个平台都有成千上万的广告主和微信账号主。我的账号“丁道师”分别通过这两个平台接过一些大型企业的订单,获得过不错的收入。另外我印象里清博大数据和新媒沈阳老师也计划过做微信营销的批量投放平台,后来也没再关注,不知下文几何。
总之,在以新榜、prad、微博易等平台为代表的标准化广告投放平台的带领下,未来国内新媒体合作标准化将成趋势,市场上70%的所谓新媒体公关公司3年内将倒闭!
http://p1.pstatp.com/large/1025000363acc8a6721670%公关公司3年内倒闭" TITLE="新媒体合作标准化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PC互联网时代,我就预言过:广告合作的投放标准化、系统化之后,70%的公关公司会在5年内倒闭!
后来行业的发展也印证了我的预言,甚至更过。还是让我们再来回顾下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广告投放的故事吧,这个故事我们早期的网民都知道,后来又由曾经chinabyte的总编辑,现在速途网络的CEO范锋先生详细的给我讲过:1997年,正值IBM的as400商业计算机系统上市需要做推广工作的时候,经过多日的反复沟通和磋商后,chinabyte接了由奥美给IBM投放的3000美元的广告,3000美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具体给IBM卖系统带来多少效果现在我们无从而知。但这个广告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商业广告,由这3000美元开始,网络广告营销在中国大行其道,后来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均靠此为主要盈利点,实现崛起。
这个3000美元的广告投放足以载入历史,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商业化的来临!当然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3000美元的广告投放流程繁琐且无法做到精准目标触达,后期的监测追踪更是无从谈起。
后来我就分析过:中国互联网大门开放后,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模式会潮涌的出现,中国有几十万家的企业肯定有互联网广告投放需求,也会出现几十万家的网站,这些几十万级别的需求对接,将是一个非常耗时耗钱且低效的过程。其实2000年以后,中国就陆陆续续的出现一批公关公司,到了2005年左右的时候,公关公司发展呈鼎盛之势。当时大部分大型企业找天极、chinabyte这样的网站投放广告,主要还是通过公关或广告公司的人力媒介完成的。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难预言,互联网标准化的投放体系一定会出现,一旦出现70%以上的公关或者广告营销公司将倒闭。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先是百度、谷歌、九赢、鲜果等广告联盟的出现,让我们的广大企业第一次惊喜的发现,原来不需要和某某网站认识,我们的广告就可以出现在他们的网站上(由于篇幅原因,广告联盟这个部分我不想展开来讲,感兴趣的网友搜索我在6年前的文章《丁道师:广告联盟那点事》,用通俗的话术解释过)。再后来易传媒和品友互动出现,DSP程序化购买的浪潮席卷产业,连我们联想、海尔、IBM、麦当劳等最顶级的企业也都开始使用这种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后来的后来DSP、RTB、DMP各种眼花缭乱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整个中国广告营销投放进入标准化、可视化、流程化、精准化的阶段,顶级企业纷纷减少了广告和市场人员的招牌,广告营销去中介化也成为了行业共识,所以很多企业再也不用看方向奥美和颜色光标们的脸色了。
最终我当年的预测“广告合作的投放标准化、系统化之后,70%的公关公司会在5年内倒闭!”成为了现实,在微信公众号出现之前,国内实际上70%甚至80%的公关公司已经倒闭。
然后,历史的大转折出现了!到了今天,中国广告营销市场份额每年达到2000亿左右,我们每一家企业的公关、市场负责人都不可回避的发现:仅仅微信一个平台,占据了中国新媒体投放的半壁江山不止。而曾经的DSP或者RTB的广告投放流程在微信时代基本上不起作用了,我曾经两次当面咨询过易传媒和品友互动的掌门,在微信营销来临时代,你们能做什么?至少目前看来,这两家企业没有找到很好的应对方法。 所以,历史再一次回溯,我们的广告营销投放又一次回归到了人工投放的阶段,可悲可叹但我们都得接受这个事实。
具体中国每年微信营销有多大市场,我们通过艾媒的数据看出一些端倪。艾媒显示短短三年内,微信公众号刷量市场规模从215亿元升到378亿元,八成营运类公众号有过刷量行为,一些大号的平均真实阅读量只有显示阅读数的三成。仅仅刷量就耗费378亿人民币资金,那么相对应的市场规模最少在1000--2000亿人民币级别。
微信公号占据移动营销主导并且难以标准化的事实,造就了广告投放的中介模式再一次出现,市场上短短两三年出现了最少几万家新的公关或者广告公司,这些公司主要通过人海战术和媒介沟通价值来获取可观的收益。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新媒体时代 公关公司的三个等级》,就提到过这个时代不同级别公关公司的生存现状,其中三线的公关公司虽然每一家业务量都不大,可能在几百万到几千万量级,但数量上占据了公关公司的99%。这类型公关公司在我看来基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和菜市场卖菜的摊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公司通过低买高卖的媒介差价、百分之十左右的服务费、固定的月费等方式赚钱,基本上起的就是一个中介或者渠道作用,没有对公关的核心理念输出。
微信投放的无法标准化,中介模式必然占据主导。所以每天在我微信后台有很多这样的留言“丁老师,客户要到你的微信号发广告,麻烦给个报价”,我当然也知道我给这些公关公司报价5毛钱,随后这些公关公司会给联想、百度、华为、海尔这样的公司报价1元,赚取差价或者其他的服务费。
这合理吗?有没有一种方式,我把5毛钱的广告,提升到8毛,直接卖给客户。如此我多赚了,客户也省钱了。现在我前文提到的三大平台,都正在或者准备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这几个平台体量都非常小,在整个千亿级的微信营销市场还没有太大份额,但未来以来,随着大数据和云服务的基础成熟,这些平台都将在短期内呈现爆发性的发展。而那些靠中介、关系、差价为生的公关和媒介公司,大部分的将在短短两三年内倒闭。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