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连续剧《手机》,想起我的亲“奶”

标签:
情感怀念杂谈 |
最近,断断续续从几个频道陆续观看了电视连续剧《手机》,感觉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其中的“奶”,更让人难以忘怀。因为,剧中的“奶”与我的“奶”太相像了,都生活在农村,离不开土地,勤劳、善良、纯朴、充满爱心,有自己的原则,明大理,识大体。觉得一集一集按部就班看不过瘾,于是去商场买了张DVD碟片回来一起呵成地连续看。其他各集的剧情当然也很精彩,但我更爱看有“奶”出现的剧情,特别爱看“奶”看孙子白石头的神情,以及“奶”给白石头说的话,尽管内容不同,但剧中的“奶”对自己爱孙的爱,以及其中蕴含的爱怜和疼爱,就象当年我的奶奶对于我的疼爱与期盼。三十六集的电视剧,观看中感动无数,落泪也无数,但事后回想起来,几乎都是与“奶”有关的情节,因为,看的尽管是电视剧,但想起的是我自己的亲“奶”。
http://s5/middle/645e96a9t8bd4949ef3a4&690
(这是我“奶”留给我的唯一一张照片,因而弥足珍贵,并一直珍藏至今。)
在我们老家管“奶”叫“亲娘”。在我的记忆中,尽管我“奶”的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有二十五个之多,但在其中我知道我“奶”最疼爱我。其实,我“奶”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和外孙女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我知道有的是疼,有的是爱,但唯独对于我是既疼又爱。因为,我是“奶”的心头肉,是她的骄傲和自豪,所以,“奶”最关心我,也最关注我。
说起来,我小时候的体型和相貌以及性格、脾气与剧中的“白石头”很接近,但我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从小学习优秀,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几乎年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而且每年都能评上“三好学生”,第一批加入“红小兵”(后转为“少先队”),第一批入团,当班长,当中队长,当大队长,在我们村(即大队)是有口皆碑的“模范人物”,名气特别大,所以,我那时也是我“奶”的骄傲。每当我参加各种比赛获奖,拿到奖品后第一个要给看的是“奶”;当我以“双百分”小升初,拿到录取通知书,也是第一个飞奔回家拿给“奶”看;当我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地的省重点中学,在获知消息后也是第一个告诉的“奶”;当我以县“三好学生”和“常州市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参加三好学生表彰大会,领到证书与奖章,也是第一个给的“奶”看。当然,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是第一时间拿给的“奶”看。我记得,当时当“奶”看到我的录取通知书时,先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我是我们邹家门上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而且是到北京首都去上大学,“奶”自然高兴,但不久又掉下了眼泪,说:“你们上学怎么都这么远(注:我一个堂姐早我三年考上了大专,是一所军校,在四川温江)?要在南京和上海那该多好啊!”在当时,我觉得“奶”是我的天,是我的精神家园。有“奶”在,天在,家在,魂在,依靠在。所以,在那时,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奶”,学习、入团、考学,只是为了“奶”心中的希望不会破灭。
后来,到北京上学、留在北京工作后,“奶”便成了我的牵挂与寄托。有“奶”在,家是完美、温馨和富有吸引力的,身在外,魂在老家,心在“奶”身边,就像严家庄对于白石头。所以,奶奶在的时候,上学期间是寒假暑假必回老家,参加工作以后,则是每年春节一定会回老家看望奶奶,陪奶奶过年。因为,如果不回去,奶奶会一直念叨,而自己也会心存不安。因为奶奶最疼爱我,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便带着我走去走亲戚。三月初八到大孃孃家去“赶集”,三月十八到张市桥我大姐家去“赶集”,三月廿五到我二姐家去“赶集”。每年春节,我奶奶到北野田娘家,到我大孃孃家、“春”姑姑家,到我大姐、二姐、三姐、五姐家吃饭,以及逢有哪个亲戚家有喜事,奶奶必定带着我,所以,在我们孙子辈中,就数我走的亲戚家多,因而认识的亲戚也多。我记得在我奶奶九十大寿时,全家给她办宴祝寿,因为亲戚太多,只得各家的亲戚自己接待。我父亲也回来了,并自告奋勇当司仪,他起初以为自己认识的亲戚很全,但真到亲戚们都来了,我爸也有点“傻眼”了,因为其中的很多亲戚他都不认识,有的根本没见过。没办法,我只得给我爸当“助手”,告诉他这是谁家的亲戚,跟谁是什么什么关系。这样,我爸才勉强把这个司仪当下去。后来,我爸问我怎么来的亲戚我都认识?我说:一是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和二伯父走东家串西家,走的多了自然认识的也多;二是在我这一辈中,只有我哪家亲戚都走动,而且大伯伯、二伯伯、三伯伯、大孃孃、春姑姑还有兰州的叔叔,他们都愿意带着我,因而谁家的亲戚我就自然都认识了。其实,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在家时,到了夏天,太阳落山了,家家户户把自己门前的空地打扫的干干津津,再用水一泼用以降温,然后便在自家门前搭起了桌子,有的则用两张长木凳,架上门板当桌子,端上做好的“胖茶”(即先将米放到锅中炒一炒,然后再加水烧开,放凉,为南方夏天常吃的主食)或面条,外加几个小凉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着晚饭,边聊着家常,其乐融融。吃过晚饭后,便收起桌子,摆上竹床,开始乘凉。我记得小时候的天空非常干净,到了晚上,或是皓月当空,或是繁星满天,就在那样的夜晚,我躺在竹床上,脸朝天,边数着天上的星星,边听着“奶”讲故事。而“奶”则是一边讲着故事,一边拿着芭蕉扇子给我扇着风,并顺便驱赶着蚊子。就在奶奶这样的呵护中,我一年年长大了。记得有一年回老家,到家后听说奶奶去邹区大孃孃家了,而我在外上学的堂姐也刚好当天下午回到老家,所以,我们商量着第二天就去看奶奶。可是,就在当天晚上快9点钟的时候,奶奶一个人拄着拐杖、打着手电自己走回来了。当时奶奶已近90高龄,尽管身体一直很好,走路也没问题,但走这么远,而且是走的夜路,当奶奶推门进来的时候,我们都吃了一惊,我忙问:奶奶,这么晚了,您怎么一个人走回来了?我们准备明天一早就去大孃孃家看您去呢!奶奶说:听说你和珍宝(我堂姐的小名)今天都回来了,伟良(大孃孃家的大表哥)又正好有事回不来,我等不及,就自己走回来了。正说着,伟良表哥也骑着自行车赶来了,进门后解释说:本来我娘让舅婆等我回来再用自行车送她回来,但她等了一会就等不及了,非要自己走回来。我到家后不放心,就骑车赶过来看看。听到这,我眼泪就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奶奶太想早点见到我和我姐了,因而不顾大孃孃的劝阻非要自己摸黑赶回来。我拉着奶的手说:奶,您没事吧?奶,您好吗?奶奶说:我很好,就是想你们了。87年8月,我参加工作后领到了第一份工资,我记得是56元,领到工资的当天下午,我便到邮局给“奶”汇去了20元,并在汇款附言中写了这么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奶奶,我拿到工资了,给您汇去20元,是孙子孝敬您的,祝您福体安康!可是,这钱奶奶却一直不舍得花,直到她老人家去世。听家里的老人讲,奶奶会时常拿出来,自己边看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孙子寄给我的,我的孙子孝顺呐!
尽管我老家在江南,是鱼米之乡,但在八十年代初,那时候还很穷,一是物质极其匮乏,二是老百姓家中没有现钱。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尽管我爸每月会寄给我十元钱生活费,但交掉7.5元的伙食费后,已所剩无几,还要买些生活用品以及必要的参考书籍。所以,那时候每天三顿饭都是靠自己从家里带米到学校蒸饭吃。时间一长,就没了胃口,只有在每半个月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月回家拿米时,才能打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而那时所谓的打牙祭或改善伙食,也不过是母亲做的一顿面条,或能在午饭吃上母亲特意为蒸的几块腊肉。而每次回去,奶奶便会问我在学校吃得惯吃不惯,回家后想吃点什么。我总说:奶,您放心吧,我在学校生活得挺好!每当听到我这么说,奶便会说:我家伟伟罪过人嗒(常州话,意思是说我受苦了,“伟伟”是我的小名)!于是,在我周日下午返校时,我用扁担一头挑着书包,一头挑着米袋之外,便总在有一头会挂着奶奶悄悄塞给我的几块鸡蛋糕,或者是她亲自为我烧的一瓶咸菜。在那时,这些是我特别珍爱的东西,因为那是奶奶对我的关心和疼爱,更是我对奶奶的思念,因此,总舍不得吃,只有真正嘴馋了,或想家、想奶奶了,才舍得吃一点。也因为此缘故,一直到现在在所有的糕点中,鸡蛋糕一直是我的最爱。因为,只要一吃鸡蛋糕,我就会想起我的“奶”,以及那挂在扁担头上包着鸡蛋糕的纸包。
奶奶身体一直很好,直到九十多岁还能到河边提水、做饭,并下地干些简单的农活。不是家里缺人手,而是奶奶愿意干。所以,勤劳、善良、慈爱是奶奶留给我的至今抹不去的印象。后来,我总想奶奶长寿的原因,而勤劳、善良和慈爱却也正是她老人家长寿的真正原因。每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有一份感动与自豪,以及一种暖暖的幸福。我为有这样慈爱的奶奶感到自豪,被她一生的勤劳、善良所感动,为曾经长时间生活在她所给予我的关爱和温暖中感到幸福。奶奶一生几乎没有生病,那时我们想奶奶一定能活到一百多岁,看到六代同堂,这既是我们的期盼,更是我们的心愿。可是,就在91年春节前,奶奶却突然生病住院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和父母立即赶回了老家,从车站直接赶到了医院。看到往日瘦小但身体康健的奶奶,如今却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喊着“奶奶,我回来看您了”便一步跪到在奶奶的病床前。我说:奶奶,快过年了,咱们回家吧!奶奶说:我家伟伟回来了,咱们回家过年!后来我听伯父伯母、哥哥姐姐们说,之前怎么劝奶奶回家她都不答应,也不说原因。现在知道了,她是在等她最疼爱的孙子回来领她回家过年啊!那一年春节,是我陪奶奶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也是全家亲人最全、奶奶过的最开心的春节之一。之后的快一年,奶奶的身体虽不如从前,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好。只是快到次年的春节前,奶奶意外中摔了一跤,因当时家中无人,抢救不及时,便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噩耗,我当时觉得天好像都要塌下来了,心中充满着无限悲痛,但却怎么也哭不出来。我当时根本不相信奶奶会这么就走了,在我们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就这么走了?!那年,因为有事,是我爸一个人代表我们全家回去奔丧的。我想回去,但我爸说:你有事回不去,你奶奶不会怪你的。我们作晚辈的,在老人生前尽到孝心就可以了。事后,听我爸跟我说,奶奶的丧事办得很气派。因为是“老喜丧”,所以,被别人拿走了很多碗,有好几百只。人家拿碗回去给自己的孩子,是祝愿自己的孩子也能健康长寿。我爸问我要给我带点什么回来,我说:那就也给我带只奶奶丧事上用过的碗回来吧!
奶奶过世没有回去给她送葬,没能在她的灵柩前磕个头、在她的坟前烧点纸,这是我至今想来都后悔的事。所以,在看《手机》看到“白石头”回严家庄给他“奶”送葬的那场戏时,我忍不住泪如雨下,失声痛哭。既为长久以来自己心中的愧疚,更为很久以来深藏心中的对我自己亲“奶”的怀念!
所以,看《手机》,我会想起我的亲“奶”——我最疼我、爱我的“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