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太息以掩涕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六九)

(2010-03-09 14:37:28)
标签:

老太太

太息

老二

常遇秋

上海

文化

分类: 北京流氓编年史

接下来这十来天,小两口每天是马不停蹄,除了到慧凤的坟前祭扫,拜见亲家奶奶,也就是遇秋的姥姥--赵

老太太一家,常遇秋还和常卫东、孟姑娘一块,坐着长途车到郊区的监狱去看望他的两位尚在服刑中的哥哥。

 

狱领导知道常家的情况,特意安排了一间单独的会客室,让兄弟二人一起和家人会面,这个也算是特例了。弟

兄四人,多年未见,此时聚在一起了,反而是不知道从何谈起,老大常遇春变得更加沉默,而老二常遇秋则是

平静异常,这让常遇秋来的路上想象中的相见场面,一时间竟落了空。

 

几个人抽着遇秋带来的云烟,有一句没一句的客套着,正尴尬间,常遇秋想起来,他的背包里还带着一部相机

,于是拿出来,要和两个哥哥合个影。常遇春和常遇夏先是愣了一下,之后还是婉转谢绝了,老大说的倒是实

在,现在这模样,有什么可纪念的呢?留着照片以后给谁看?给自己?给儿子?儿子都不知道跟了谁的姓了,

这辈子能不能再见到还是个事呢,还拍照片留念想,留的哪门子念想啊!

 

老大这话说出来,人也不似初见面时那般镇定,遇秋见状赶紧解释说,自己一走七、八年,家里这么多的事都

没帮上手,一直过意不去不说,自己再回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所以就是想趁这个机会兄弟几人合个影。成

人之后,几兄弟还真是没有一张合影呢。

 

老二常遇夏赶紧着上来劝解,说老三啊,你别多心,老大这话啊,憋心里好多年了,当年是他自己把老婆孩子

给逼走了,怕老婆受罪,孩子长大了受牵连。这个亏,咱们都吃过,大哥这事做得仁义,可心里苦啊!这些年

,我们哥儿俩虽是在一个监狱,可是不在一个队,一年也碰不上几回,今天要不是哥几个都在,大哥也不会把

这些心里话都倒出来,老三你多担待吧!

 

老二一番话,几个人又是一阵的长吁短叹,孟姑娘边上陪着掉了会眼泪,得着空了才跟大伙说,遇春媳妇现在

挺好的,前两年又嫁了人,听说孩子都上小学了,跟着后爹的姓。那后爹人挺好,对遇春的孩子也好,现在周

围没人知道遇春的事,这个对那对母子来说,才是最大的幸事,孩子日后填各种登记表的时候,父亲的身份这

栏,不用再为难了。说到这儿,孟姑娘这眼泪又掉下来,大概是想起来她自己那把媳妇刚娶进门就离了婚的亲

哥哥,还有她自己这个还没过门就住到婆家的不明不白的身份,一时间悲从中来,哽咽不止。

 

常遇夏看了,掏出一块干净的手绢,塞在孟姑娘手里,说你别哭了,瞧这眼睛,一会出门儿见了风非肿不可,

快拿着擦擦。

 

常卫东说是啊二姐,你这再有几个月就和我二哥团聚了,到时候估计你乐都乐不过来,趁着现在赶紧把眼泪痛

痛快快流了,把以后的都省了吧。一块手绢够不够?我今天可给老大老二带来一大捆卫生纸呢!

 

孟姑娘听了,破涕为乐,说现在家里亏了有四弟,要不然那小院不定得糟蹋成什么样了,奶奶和爸年纪大了,

有时候看见房客不自觉也不好意思说出口,自打四弟回来,没人敢在院子里吆五喝六的,犄角旮旯的地方也都

让老四给收拾妥当了,自来水也接上了,你们回来不用跑到街口挑水了,上下水都有,方便着呢。

 

孟姑娘一番话,说得常卫东脸都有点红了,顺手拿起老三的相机来,说这玩艺怎么摆弄啊?老二接过来看了看

,说这个我还真知道,这是款海鸥120,前些年的时候,我一直心痒痒着,去商场转悠了好几回,原本着打

算倒腾粮票的钱回笼了,也给自己买一个,没承想,钱没回笼,我先回笼了。说完一边苦笑着,一边熟练的摆

弄起来。

 

老三一听,说二哥你还有这个心气儿啊?我以前只知道你喜欢琢磨着字画,没想到你爱好还挺多。老二被他一

说也有点不好意思了,说我听人说,书画摄影,本是一家,用个文气点的词,你们知识分子爱说的,都是艺术

。看到常遇秋脸上惊讶的表情,老二反问道,怎么着,就许你们有文化的学艺术,我们这大老粗说说都不行?

 

常遇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解释说,不是这么说的二哥,我知道你对书画有研究,可是没想到你还是

个艺术爱好者。以前在家的时候,别看咱们是兄弟,我对两个哥哥知道的还真不多,总觉得你们都有自己的事

,都在外面忙活自己的,可是到底忙活什么,我这个当兄弟的是一无所知。要不是如今咱们兄弟在这样的地方

见面,恐怕我这一辈子,都对两个哥哥一无所知了。

 

常遇秋这些话,让几个人的心里,一下就觉得暖了起来,久别的手足之情,在兄弟四人的眼神和神态里交融着

,借着香烟,袅袅的在小会客室里缭绕,久久不散。

 

在游遍了北京那些开放的公园和古迹之后,常遇秋和小静姑娘要去上海看小静的父母了。常老太太多年不逛商

场,这次执意陪着小静姑娘把王府井和西单能转的都转了,非要给小两口各自置办一身象样的衣服,算是送给

他们的新婚贺礼,可是转来转去没有可心的,常老太太愁得啊,说要不买料子到造寸去做?可是造寸除了中山

装,还能有什么好样子呢?说着说着,老太太又念叨起了上海,说还是上海的衣服款式好,可惜北京买不到。

 

这些日子,常遇秋的耳边一直听老太太念叨上海,实在是忍不住了,说得了老太太,我这火车票啊,干脆买三

张,反正您也有小二十年没回上海了,干脆您跟着这小两口一块回娘家吧!

 

老太太说你怎么才想起来啊?你要不说我都快忘了,我娘家也在上海啊,我也能回娘家啊!快,快去给耀华发

电报,告诉他妈,我过几天就回去,我们这老姊妹,终于又能见面了!

 

常卫东说了,奶奶您可真心急,还用得着发电报,您到西单电信大楼,直接打个长途电话不就行了,几号的火

车,几点钟到,那不比发电报那几个字说得清楚?再者说了,您想回上海您直说就行了,瞧这些日子把北京给

埋汰的,到了上海您可不能这么说北京,我这个北京人可不乐意了,别到时候人家上海人真以为北京人民生活

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常老太太听老孙子这一说,一巴掌拍在他的背上,说你啊就跟我贫吧,你拿我一个老太太取乐不是?长能耐了

哈?我要不是有你们这些个小冤家啊,我早回到上海养老去了。算了,说了你也不懂,上海啊,唉!

 

老太太说完,眼神慢慢迷茫起来。常卫东一看,别惹老太太再抒情了,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北京站排队买火车

票要紧。

 

票买到了,长途电话也打了,常老太太把在北京城能淘换到的、拿得出手的,果脯、茯苓饼、果丹皮、萨其玛

、栗羊羹、甚至是牛油炒面和八宝菜,足足的置备了两大份,一份给小静的父母,一份给自己的娘家姐妹,用常

卫东的话说,您干脆把王府井食品店搬上海去得了。老太太瞪了他一眼说,我这不是给北京人争脸呢吗?用事

实告诉上海人,北京不是水深火热。大家伙一听,说这老太太记性还真好,还带记仇儿的呢。

 

就这样,老太太终于又回了她日思夜想的上海,自此每隔两三年便要回去一次,老姊妹约好,不管谁过的好坏

,不管有钱没钱,趁着有生之年,一定要多见面,常见面,一定要一起去逛南京路,一起去逛外滩。这一约,

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世纪末,两位过了耄耋之年的老姐妹,还会穿着旧式的旗袍,脚着半高跟的船鞋,手牵手

走在大上海的人群里,畅想着属于她们的一个世纪。

 

常遇秋离开了北京,走前把相机留给了他二哥常遇夏。这部黑白照相机,竟然在几年后,成了常遇春和常遇夏

两兄弟的谋生工具,而留给他们这部相机的三弟,已然不在人世,常家四兄弟终是没有一张成年后的合影,此

后的全家福里,常遇秋的位置,都是请照相馆的师傅后补上的,不曾空过。照片中的他,永远是年轻时的样子

,微黑的皮肤,瘦高的身材,健康而充满热情的神情,让看得人都会受感染,觉得人生充满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