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涕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五八)
(2010-02-11 15:58:50)
标签:
太息编年史洋子竹车郑南南北京文化 |
分类: 北京流氓编年史 |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快中午了运菜的车才来,远远的就有一股西红杮晒后有点发酵的酸腐气。赵远洋让南南
先看着,自己先过去侦察,四处涌过来的人流告诉他大势不妙,看来和赵老太太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
盯着这秋风前的最后一茬西红杮了。果不其然,菜店也做好了准备,小黑板上清清楚楚开始写着,每人限购1
0斤。
那售货员的手里的粉笔还没把最后一个字写完,赵远洋一声口哨,猛劲的挥手。郑南南看了,这情况不是一般
的紧迫啊,咵咵的把边上那几个小孩手里的书一收,往小竹车里一扔,报纸拿起来盖在车上,小板凳往上一压
,招呼着大队人马就来了。前后就这么一两分钟的功夫,小山一样的西红杮堆边上已经自发的站成了两个队,
南南问远洋,怎么办,洋子怔了一下,说两边都排。呼拉一下,两人各带一队,迅速排到了人群中。幸运的是
,今天是两队齐开,赵远洋顺利的完成了赵老太太交待的任务。干完了活,给了小兄弟们一人一个熟透了的大
沙瓤的西红杮,有红的有黄的,在街口的水管子底下一洗,一个个吃得那叫美。
到了晚上,赵家这一大家子可就忙活开了。赵仁龙的媳妇今年又从医院的熟人那里多要了几只葡萄糖的瓶子来
,一个个里里外外的刷干净了,用大蒸锅蒸透了消过毒。这边几个人,把那洗干净的几十斤西红杮,切成一条
条比小手指还细的条,放到干净的洗菜盆里,一条一条塞进瓶子里,塞差不多了用筷子捅捅,再往里塞,直到
塞得满满当当的。
赵远洋这是第一次干这个活,别看这瓶子不大,真塞满了得用2斤多西红杮,不但得切上半天,装也得装个十
来分钟,可不是个省力气的活,再加上那西红杮的酸汁儿,一会功夫就把手背刺得又疼又痒,想抓吧两只手都
是粘乎乎的,急得他直吸溜,边上的远霞姐说算了洋子,你别管了,这是个磨性子的活儿,你边上呆着吧。老
太太也说行了洋子,今天买的这个西红杮真是不错,去看看奶奶给你糖腌上的那碗,腌透了没有,能不能吃了
。听老太太提起那糖拌西红杮来,赵远洋坚持不住了,一头扎进小厨房里。
小厨房里,他大妈正把那装好瓶的西红杮上锅蒸完,趁热把胶皮盖子一个一个盖上。那瓶口本来就滑,平时都
不好塞,再加上锅里的热气往脸上扑,盖这几个瓶盖把仁龙媳妇急出一身汗来。赵远洋想上去帮忙,又怕自己
搭不上手,直到仁龙媳妇把塞子都塞好了,他才一步抢过去帮着把那只大锅从炉子上端下来。
之后,又用一个旧铁皮罐头盒在炉子上化开一截蜡,远洋帮着仁龙媳妇,用毛笔沾上蜡把瓶塞封住,一瓶一瓶
的在在案板上放好。仁龙媳妇一边看着远洋,一边心里又想起了远征,不知不觉眼泪就流出来了,赶紧趁着没
人自己又偷偷擦了去,禁不住心里说了一句,命啊!
正当胡同这边赵远洋一家忙着做西红杮酱准备过冬的时候,一驾飞机远在外蒙的温都尔罕坠落,消息过了很久
才见诸报端,这个国家的二号人物,竟然叛国了。除了意外、好奇和震惊,只有少数人会担心这件事对国家的
影响是什么。更多的,则是以非常带有预见性的语气说,看他那个八字眉,鹰钩鼻,那能是好人?真不知道老
人家是怎么想的,怎么会选了个这样的当接班人?
这此后的一段时间,郑南南和郑北北的父母常常就见不到了人影儿,闲得没事,小哥俩就把赵远征和赵远洋兄
弟带到家里来玩。对于赵远洋来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一个让他变得有些怯生生的象外国的地方,
这地方让他想起了<列宁在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