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涕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十七)
(2010-01-19 13:48:44)
标签:
太息老娘们大家伙编年史赵慧凤北京 |
分类: 北京流氓编年史 |
进去没有10分钟,慧凤就从主任屋里出来了。她没回前面的门市部,假也没请,就出了院门,漫无目的在
街上走着,连边上菜站的人跟她打招呼都没听见。
一肚子委屈找到主任,慧凤就一边哭一边说,她这些年虽没给国家做什么大贡献,可也是一心一意干工作
,街道的大事小情没有不上心的。自己出身不好,这个没办法选择,嫁人这事也是父母包办的,也没的选
择,但是新社会她一心求进步是大家伙都看在眼里的,为什么组织上就不能信任她呢?
主任等她说的差不多了,给她倒了杯水,说慧凤,组织上不是不信任你,但是你也知道,无风不起浪啊。
你就能保证这些年,你一点财务纪律都没有违反过?你再仔细想想?
听主任这么说,慧凤一脸愕然的看着主任的脸,怔了半天,说主任您指的什么事,您就明说吧,真要是我
赵慧凤干过的,我认,我一定跟组织承认错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蹲大牢我也认。
主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慧凤啊,论年纪你还长我几岁,你应该相信组织,不会无缘无故委屈一个好同志
,也不会对一些错误听之任之,特别是现在艰难时期,一个钱,一个物,谁都会特别敏感。组织上现在这
样做,也是为了澄清事实,是为了你负责。你得相信组织,等帐查完了,事情弄明白了,有则改之,无则
加勉嘛。
慧凤听主任这么说,心里更是疑惑,说主任您给我提个醒,要是真我做错了,我主动承认错误,好几年的
帐,哪跟哪我最清楚,需要我说明的我一定配合组织。
主任看她比刚才冷静了一些,就试探着对她说,慧凤啊,有些事你觉得没什么,但是人情跟纪律是两回事
,你光想着人情了,可你怎么就能保证人家都记着你的情呢?你想想,那几次菜站到了货,你是不是动过
现金?
听主任这么一说,慧凤才恍然大悟,但是一颗心也就沉了下去,只觉得胸口有股热气顶着,血忽的一下就
涌到了脑门上,手一抖,连杯子里的水都洒了出来。看慧凤这样的反应,主任反倒是吓了一跳,说慧凤你
别介啊,我这不是告诉你了吗,你这是怎么啦?
慧凤抬起头,看了看主任,说主任我没事,谢谢您提醒我了,要不我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呢。我赵慧
凤今天先跟您这儿认个错,但是帐的事,组织上尽管查,要是差一分钱,我赵慧凤都对不起党对我的教育
,对不起组织和街道领导对我的信任。
主任看慧凤这样说,心想到底也是读过书的人,做事有分寸,说话讲道理,不象那些没文化的婆婆大妈们
,一天到晚的闲话没个完,一点影儿都没有的事都能说的象真的,有点影的事那就得说成天那么大了。这
个慧凤啊,就是太厚道,以为天底下谁都象她这么想,所以才弄得自己这步田地。
想到这儿,主任又安慰慧凤,说查帐的事儿她会一直催着快点进行,希望早有结果,否则作为慧凤的直接
上级,她的日子也不好过,希望慧凤能相信组织会给她一个交待,有问题说问题,没问题还她公道。同时
,主任也暗示,即便帐没问题,也让慧凤做好长期在门市工作的准备。
赵慧凤就这么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想一边笑。她笑啊,笑这世上怎么还有她这么傻的人!她笑自己凭什么
就知道,别人都念她的好?她更想笑的是,赵慧凤啊赵慧凤,你干嘛要把自己给解放了啊?你在家呆着不
是挺好的?你出了家门来干吗?干革命?你到底是在革谁的命啊?
主任说的这动现金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别的,就是因为穷,因为饿。
入冬之后,粮食紧张,不用政府号召,老百姓自己就开始了“瓜菜代”。所谓的“瓜菜代”,就是在粮食
里多掺各种能部分替代粮食的瓜和菜,土豆南瓜红薯这些淀粉含量高的自然也成为“抢”的对象。因为街
道大院前面的房子陆续建成了国营的菜站和副食店,所以一到什么货这院里的老娘们儿们就会立马丢下手
上的活儿到街上去排队,一眨眼的工夫,这队就能排一里地长,晚了根本就排不上。
排上了,那还有一个事,就是身上没钱。那时候一个国营单位的学徒工,一个月才18块钱,象慧凤所在的
这种街道集体所有制的小作坊,本来就是安排一些没文化的家庭妇女干一些手工劳动,工资比学徒工强不
了多少。刚解放那回,国家需要人打仗,一个个都是英雄母亲,都一串一串的生,可生完了拿什么养啊,
国家又不管,还得靠自己。又赶上这饥荒年月,家家都缺钱,有点钱都换成粮食入了口了,多数家庭,都
是上半个月就把整月的生活费花完了,更有难过的工资到手就没,置办完柴米油盐,连个毛都不剩了。
这种情况下,这些老娘们身上平时哪有钱啊,可现在又是新社会了,没地方赊帐,都是一手钱一手货,钱
在哪啊?大家伙自然就想到了慧凤。前面说过自从加工厂自己有了门市,也就有了一部分现金收入,这些
老娘们找到慧凤的时候,慧凤连脑子都没过,就自己随手在纸上记了一下,张三5毛,李四8毛的,有时候
自己也用个块把,但是都在第二天就把现金给还上了。倒是这些老娘们,有的到发工资了还没还,慧凤就
把欠的这钱从工资里给扣了,还到帐上。但是从财务纪律上说,她这样做确实是违规的,只是可大可小的
问题。
原本,慧凤觉得大家伙会领她这个情,毕竟她是帮了大家,特别是在这种特殊年月里,这个忙帮的还不算
小。但是慧凤就是没想过,她帮了人,人家会想,你帮我是吧?那是因为你有这个权限,你方便啊!你给
我都能行这个方便,那给自己得行多大的方便呢?你看看,大家伙都肿,就你不肿,你不让大家伙往这上
面想都不行啊!于是,流言就是这么传开的,事情也就是因为这个前因后果,在所有人的眼里都已经是既
定的事实,赵慧凤就是有多少个脑袋,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了。
走着走着,抬头一看,慧凤居然走到了小柳叶胡同她的娘家。快到门口的时候,她想起了不久前老五出事
的时候,大弟媳妇那张冷脸和那些比街道主任还官腔的话,于是慧凤折返过身,没有踏进娘家的大门。
回到家,跟婆婆请了安之后,就到后面厨房给孩子们忙活晚饭,一锅南瓜烩饭配上猪皮黄豆炒雪里红,一
家人在灯光下吃得热火朝天,谁也没看出慧凤脸色有什么不对。
吃过饭,收拾完了,慧凤给老太太倒上洗脚水,又端了一盆到自己的房里,把闺女常遇翠叫上,娘儿俩一
块儿泡。自从她爹常知冷被发配了之后,遇翠这几年都陪着她娘睡,半夜的时候,听着这个唯一的闺女在
耳边叨叨咕咕,妈长妈短的叫着,慧凤就会庆幸自己给自己生了个贴身的小棉袄。一转眼,这小棉袄入夏
就满12了,放以前啊,都该给寻摸着找婆家了。
洗完脚,安顿遇翠睡下后,慧凤继续缝着给遇翠做的新棉袄,用自己一件格子布旗袍改的,姑娘大了,知
道爱美了。这活儿已经干了有一阵,要不是老五出事,大年三十前就能做好,遇翠过年就有新衣服穿了。
为了好拆洗,慧凤特地给做了个活面儿的,把领子上了就齐活了。没一会儿,领子上好,慧凤又借着炉子
上烧开的一壶水,倒在一只大茶缸里,当个熨斗,在床上把这件新棉袄走了一遍,然后叠好了放在遇翠的
枕边儿上。
都收拾完了,又给炉子加了块煤,封好了火,慧凤来到前面的那间空房里。这间房在前院的把角,早先是
住门房的,解放后一直是知冷当个小书房用,平时不住人,自从知冷被发配了,这间房就空着,慢慢变成
了杂物间,慧凤隔几天就会来这里,把所有的东西都擦上一遍,特别是知冷平时常用的物件,擦起来格外
的小心。这间屋没生火,所以平日里除了慧凤,没人进来。
慧凤打开门,象往常一样,把该擦的都擦了一遍,把东西都在原位放好。之后关了灯,脱了鞋,爬上知冷
那张书桌,把一根长麻绳搭上房梁。
常老太太正要入睡的时候,听到窗户外面传来几声闷雷。“正月雷,遍地贼”,不知道这荒年还得过多久
,想到这里,老太太不禁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