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斗鸡的喂养和训练
(2010-10-24 11:00:56)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陈宽维
斗鸡历史上都是民间分户散养,一户人家公鸡一般只喂一只或两只,母鸡喂四~六只,这种喂养方法,一是可以保证斗鸡血统上的纯正,二是利于训练和管理,三是不需要过多过大的鸡舍和设备,花费少。如果只有一只好的斗鸡品种,而不注意喂养和加强训练,那它也和一个只有良好体质而没有教练指导训练的运动员一样,它将永远创造不出好水平。所以,民间有句俗语说:“三分鸡子,七分喂养”,就是这个意思。历史上喂养斗鸡,皇族权贵均雇有“鸡奴”,而豪门巨富则雇有“把式”。所谓“鸭奴”和“把式”者,即被雇佣为专业的驯鸡人。清末民初,袁世凯之四子,人称“袁四少”者,在开封玩斗鸡就雇有“鸡把式”,他的鸡把式之一的柳仲元曾名震一时。民国时期孙质光也曾长期雇用王勇为自己的“鸡把式”而名噪开封。但是,斗鸡喂养之法和训练技巧则并非完全一致,可称是各有诀窍,各有一套。本文仅介绍其中类同的驯养方法,以供参考。
小鸡孵出后,第一天不喂食,第二天喂凉开水和浸过水的小米拌鸡蛋黄(每百只鸡2~3个蛋黄),三天以后即可喂养一些动物蛋白(前期主要喂鸡蛋)和粮食、蔬菜等杂食,四周后有条件的可加喂昆活;并要注意运动和阳光,以促进其成长。斗鸡为了能按时赶上“头窜”(即夏历十月初的头斗),因此,斗鸡多在早春孵化。这时夜长昼短,因此要在中夜加喂一次垫食,垫食应以动物蛋白(鸡蛋)为主。早春饲养气温偏低,应注意保温,温度偏低易生杂病,温度偏高,骨骼易出畸形。到一个半月时,鸡体重可长到一斤左右,公母鸡已基本可以分辨,此时即应把公鸡分开饲养,以避免发生战斗而影响生长。两个半月后,小公鸡进入“拔节”阶段,(猛长骨骼时期;此时鸡关节不适,经常卧地不活动)除有足够的优良饲料和动物蛋白外,还必须加喂一些三成熟的硬粮和钙质饲料(如土天、蝉等),以促进小鸡的茁壮成长。而小母鸡只需食足、菜多、水清就行。在公鸡拔过节盾,已基本长成,此时应加罩(罩者,笼也,开封是用荆条编的圆形笼),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应把鸡放出来让其自由活动,并要严格注意防止与母鸡交配,小鸡长到九个月左右,羽毛已基本完整,即可进行初斗了。
鸡长成后,进行第一次试斗称“头窜”。第一次初斗时,不宜太长,一般十五分钟即可。初斗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斗口与打法,以作初步的鉴定。经过二十天的调养,再进行第二次试斗。这次试斗时间可以稍长,一般可为半小时。通过两次试斗,鸡的斗口与打法的优劣已基本分明,这时即可决其取合或去留了。但必须要慎重,不可草率,以防有误。经过两次试斗的挑选,可进行精心喂养与训练。训练方法虽多,但不外撵、 、跳、盘、抄、蹲、拉、推等等,而喂食必须在瓢内,以保护嘴的锐利,训练中,除、 、撵要在平整的土地上以外,抄鸡、镦鸡、跳罩等训练,均可在院内或室内进行,只要在地面上垫上麻袋或铺上沙土即可,以避免发生脚垫。 在正常情况下,鸡应一个月斗一次,同此训练“一爪”的时间应是三十天。三十天的安排大致应当是:斗后的当天应先用温清水将其头部和口腔的余血洗净,再用碘酒涂擦,以防其发生感染,或长口疮。(开封人有不洗腿脚的习惯)鸡洗过头后,即给以足量的饮水(以大黄水为好),以防其内热而生病生疮。两天后即可进行刷膘。刷膘的具体方法,行家叫做“三菜”、“三花”、“三小”、“三平“。所谓“三菜”即连续喂三天菜食;所谓“三花”是喂三天半熟的青菜并拌以适当的高粱;所谓“三小”是再喂三天数量很少的高粱食;所谓“三平”是再连续喂三天食量略有所加的主食高粱。通过“四三”一十二天的喂养,鸡的浮膘及脂肪已基本刷净(在刷膘期每天要有足够的饮水),即可转入大练阶段。大练阶段一般为七天,即“玩七歇八”,此七八一十五天为增大食阶段。大食阶段除应喂养足够的粮食以外,还应加添足够的动物蛋白(鸡蛋或牛肉等),以增强其体质保其膘情,以利战斗。鸡蛋只用蛋表,不用蛋黄。喂鸡蛋的数量应随鸡子的体重供给,一般体重一斤,半个蛋即可,体重七斤,三~四个即可。同时节,又必须根据鸡的消化功能而灵活掌握以保持斗鸡一定体重的标准。临斗前其体重既不要超重,也注意不要“亏膘”。上大食和垫食以后,即可开始训练,其具体训练方法大致是:早晨天刚黎明,把鸡抱在宽敞的场地上大撵,鸡在前人在后,用带软布的棍赶之,速度由慢到决,时间可逐日增加,一般三十至四十分钟即可,撵后抱围罩内休息,上水;上午十时,再放出罩,让其在广阔的场地进行“散风’,即让其自由活动,使其精神和肌肉都轻松下来;十二时左右喂食,饱食后入罩休息。上水与喂食时要注意作到“水不见食,食不见水”,意即鸡体内水下净后再喂食,鸡体内食屙净后再上水,以避免水食不分而产生脂肪或宣膘而无力。十二时喂食时,可进行飘功训练,即:跳瓢、跑飘、转飘。到下午三点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散风”,在“散风”中应适当进行 鸡;即让它进行大走,既不能站立不动也不让其大跑。开封养鸡的行家里手常说:“拔到的鹌鸦, 到的鸡”,说明 鸡在训养中的重要作用。“散风”两小时左右再入罩休息。
到晚上九时,进行垫食,主要是喂些动物蛋白(蛋涉或瘦肉),垫食后再进行夜练。夜练项目有:抄、拔、搓、跳等,夜练一般都在室内进行,在地上垫上麻袋即可。开封各派的玩法,虽然各有一套,但都大同小异,一般大撵大练为七、八天,下余的七、八天则为休息时间,开封喂鸡人的行话叫“歇撵”、“玩七歇八”,歇撵后如有包爪者,应将缠布抖掉。此时鸡的膘情应基本恢复原体重,开封喂鸡人的行话叫“抖爪膘够”。歇撵后鸡应在大 、大散风为主,适当降低训练强度),临战前两天,应完全停止一切训练。使疲劳的肌肉完全复原,以利战斗。鸡通过这样的训练,“威气”大长,气色鲜润,筋骨健壮,动作敏捷,皮耐支盘,打腿灵活,出腿“亮字亮闷儿”*。
*注:“亮字亮闷儿”的意思是打腿干净利落,这是开封老养者的一种术语,在旧社会两人在争同一事物争执不下时,往往采用手捂盖铜钱,各人猜字与闷儿的方法,来裁定先后或胜负,有字的一面为字,有图案的一面为闷儿,在抬手亮字亮闷儿时,常回手与另一掌猛击一下,声脆而利落,故而沿用之。
评论这张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