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误以为是蜜蜂,因为没见过这类蜜蜂,查找资料时发现它是某种食蚜蝇,非蜜蜂。简单介绍一下食蚜蝇,资料来自“360度百科”及《自然珍藏图鉴丛书-昆虫》(英国
剑桥大学 乔治.麦加文
著 王琛柱 译 中国友谊出版社
2007年出版)。拍摄时间:2013-7-29,二道白河。


食蚜蝇成虫腹部多有黄、黑斑纹,不少种类有明显的拟态现象,往往被误认为蜂。由于蜂很强大,腹末有刺,不好惹;食蚜蝇由于像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分辨办法:
1、食蚜蝇属于双翅目,即体上只有一对翅膀,而蜂类属膜翅目,体上有二对翅膀;
2、食蚜蝇的触角短,而蜂类触角较长;
3、食蚜蝇的后足纤细,而常见的蜜蜂等蜂类有比较宽阔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
4、食蚜蝇通常在第四脉附近有一条伪脉,具有伪缘;
5、食蚜蝇在飞行时能较长时间悬定于空中某一点,后突然飞到附近另一点,飞行动作平稳,而蜂类飞行时常常有轻微的左右摆动。
食蚜蝇生活习性:
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花粉才能发育繁殖,否则卵巢不能发育。许多种类的成虫在露天或树林中飞翔交配,交配时间仅1~2秒钟。雌虫产卵于蚜群中或其附近,以便幼虫孵化后即能得到充足的食料。有时也产卵于叶上或茎部。幼虫孵出后立即能捕食周围的蚜虫。某些种类的成熟幼虫有迁移现象。一般以幼虫或蛹在土中、石下、枯枝落叶下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