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渐渐“变贵”后的中国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2011-05-16 10:57:07)
标签:

杂谈

    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尽管短期内高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调压力,但这也给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价格红利劳动生产率红利转变的机遇。
   近日美国称,中国工资价格上涨将使全球告别低通胀时代。姑且不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中国这么多年靠低要素价格补贴全球消费红利的时代,应该转变了。
   要素红利是中国黄金增长三十多年的第一推动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拉动,没有形成技术、生产率和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廉价的劳动力,企业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数据显示,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低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长。
   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另一个综合指标。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6.23%,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2.9922.12l1.69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也造成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失衡。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三低产品,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尤其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转移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对美的贸易,从而使得我国具有了虚幻的贸易顺差现实。中国制造业对欧美贸易的贸易分配中处于失衡状态,我国制造业部门对欧美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仍是制约全球利益分配的关键因素。
   然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等瓶颈意味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而中国以往经济产业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向下竞争已经在不断恶化我国的经济环境,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极为不利。而要素价格变贵将对那些资源浪费型、环境污染型、劳动力成本低廉型的企业形成挤出效应倒逼效应
   根据日本的经验,刘易斯拐点与工资水平上涨后,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普遍提高,上世纪70年代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到了10%。并且,还出现了制造业内部的结构转型,低端制造业面临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1970年至2000年的30年内,日本纺织业增加值所占制造业增加值比例由5.5%下降到1.3%。相反,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高端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期电气机械业增加值所占制造业增加值由11%上升到16%,通用设备、电子设备等占比持续提高,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电子化加速的格局。
   因此,生产要素价格的重估将是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尽管短期内高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调压力,但这也给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价格红利劳动生产率红利转变的机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