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图一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1年10月180卷第4号封面刊登了一幅印第安人保留的名为《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的彩色鹿皮画。中国学者一致认为图中酋长头上是一只天鼋龟,天鼋是黄帝族的族徽,从而认定这个酋长就是中国的轩辕黄帝。在这里,中国学者们把天鼋龟认定为黄帝族的族徽是对的,但不是轩辕黄帝,应是天鼋黄帝。族徽是氏族的图腾和保护神,我国的考古资料证明,以龟为图腾的氏族只存在于大汶口文化分布区,葬龟习俗只在大汶口人中盛行。曲阜一带是大汶口文化的中心地区,所以以龟为族徽的氏族只能是大汶口人,这位黄帝只能是史籍所载的生于曲阜并都于曲阜的天鼋黄帝。轩辕黄帝起自西北黄土地,当时并没有以龟为图腾,经过几代后,到曲阜出生的天鼋黄帝这一代,才通过与当地龟族通婚而把龟作为本族的图腾。根据现有资料,我国至少有三位黄帝,即黄帝轩辕氏、黄帝有熊氏和黄帝天鼋氏。何光岳先生在《炎黄源流史》中说:“黄帝族从渭水东迁进入河南境内……而定居于新郑熊山,称有熊之墟,以熊为图腾。以后又有一支黄帝族东迁至山东曲阜。”虽然黄帝族东迁中分出多支,东迁曲阜的一支才是大酋长统领的大支、主支、正支,他们到曲阜后便长期定居下来。史籍对这支多有记载。《帝王世纪》:“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史记.五帝本纪》《正义》:“生黄帝于寿丘。”《索隐》也说:“黄帝生于寿丘”。《帝王世纪》:“黄帝生于寿邱。”《河图稽命征》:“生黄帝轩辕于寿邱”。
曲阜这位黄帝还以帝王身份封禅泰山,把龟族的神山视为黄族的神山,在与蚩尤作战不胜时,就向泰山女神即后来的璧霞元君求助,取得了“万战万胜”的“玄女战法”,从而擒杀了蚩尤。泰山是大汶口人的神山,天鼋黄帝除擒杀蚩尤外,还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率族众完成了横渡太平洋漂航美洲的惊世壮举。那幅《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就是其后裔保留下来并世代传承的画像。之所以认为《祈年图》中的黄帝不是学者们一致认为的轩辕黄帝,而是天鼋黄帝,还因为轩辕黄帝根本没有去美洲的本领,它可以驰骋黄土地,但面对大海也只能望洋兴叹。因为渡海必须有专门的航海技能、航海知识和航海经验。但对生于曲阜又都于曲阜的天鼋黄帝则不然,他们是大汶口人,是东夷人,而东夷人则是习于海上活动的海上人。《越绝书.吴内传》:“越人谓船为须虑......习之于夷,夷,海也。”是夷海同义。《史记.太公世家》:“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集解注“东海上人”即“东夷之人”,也是“夷”即“海”义。可见,东夷就是习于海上活动的民族。张小华在《中国历史上的太平洋人种》中披载:“在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和关岛上发现大汶口人遗骨的情况,与山东大汶口人遗骨对照,不仅拔牙和枕骨变形相同,而且身高也相同,都是1.72米。”李锦山《东夷原始宗教概论》:“这种习俗见之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部地区的史前墓葬以及少数民族晚期墓葬,方志中亦不乏记载,是海洋性民族风格之一。各地凿齿的齿数、位置差异较大,但从渊源上考察,都不及山东地区早。”这说明大汶口人的拔牙习俗和枕骨人工变形早已在太平洋诸岛广泛传播,,亦即中国史书概称之为夷的文化。《中国航海史》指出,5000年前,我国北方的东夷人就具有了顺海流漂航渡海去美洲的海航本领。他们是经日本顺太平洋环流一直向东漂航到美洲的。东夷人不仅能去,而且还掌握了难度更大的返回本领。在5000年前的大汶口遗址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叫地平龟的龟甲,据《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称:“所有地平龟属的化石种都只限于北美,现生种则分布于北美、中美两处,美洲以外的其他大陆从未有过化石种或现生种的记录。”这些实物证明了黄帝天鼋氏是完全有往返美洲的航海能力的。他们不仅去了,还把美洲的地平龟带回了故乡。由于天鼋黄帝卓有大功绩,周人视之为祖宗,《国语.
国语.周语》:“我姬氏出自天鼋。”
http://s7/mw690/64557c6ctde1753867706&690
http://s11/mw690/64557c6ctde1753b219aa&690
http://s7/mw690/64557c6ctde1753d9dbc6&690
http://s5/mw690/64557c6ctde1754066874&690
http://s10/mw690/64557c6ctde17543b5779&690
http://s12/mw690/64557c6ctde175466555b&690
http://s12/mw690/64557c6ctde17549923db&690
http://s8/mw690/64557c6ctde1754c4c6b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