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词解析2.而

标签:
语文学习文言文文言词解 |
分类: 语文教学 |
2、而
(1)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閵相如列传》。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五人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代词
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蚤缫而绪,蚤织而缕《种树郭橐驼传》。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
例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4)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逍遥游》
(6)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
【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而后】
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而况】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
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