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荷斋书录29.文学的艺术1

标签:
藏书买书读书书录 |
分类: 文学创作 |
《文学的艺术》,是一直到现在我都最为珍宝的一本文学理论书。
高自考有关文学理论,只学一科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这是一本文学概论。我在此前读过一本小册子《文学初步》,这本“初步”真的是初步,它以最通俗有趣的形式给中学生讲一点文学理论的最基本的常识,往往结合具体的文学故事、名家掌故,一二百页的小薄本,一节一节,一篇一篇的,读起来很过瘾。读过此书,再去学习以群的大学教材,轻松多了。
考过这门课,马上就要忙于学考其他课程,可真的还想学习有关内容,很是有些意犹未尽,不够解气的感觉,想继续学下去。文学概论,毕竟只是概论,对文学的内在规律的探析并不深入,再加上八十年代的意识形态禁区,纯艺术的东西,纯技巧的东西,还有些“白专”的嫌疑。
直到遇见了这本《文学的艺术》。犹如茫茫瀚海突兀地闯进眼帘一树绿植,渺渺云山峰回花艳,猛地望见了一缕炊烟。那种浑身细胞都在膨胀沸腾的感觉,那种手脚发麻、禁不住颤抖舞动的感觉,我现在都还能体味到些微余韵。
以群的还是有点太西方化,或者叫苏联化,这是那个时代的结果。而这本《文学的艺术》就真的很接中国之地气,但又是纯正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我第一次直面这切实的“中西合璧”。西方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闹了半天是应该这样来中国化。简直是喜出望外、豁然贯通、豁然开朗、訇然中开的冥悟啊!
比如,对形象的论述,结合《周易》实象、假象、义象和用象的取象说,一下就打开了视域,境界放达无极,把很多学过的东西轻松地就贯串起来了。
比如,对形象性、典型性的论述,深入透彻,层次分明,能立体多维地展开形象塑造的历时进程。
比如,谈语言法则,繁简、浓淡、生熟;讲研炼,炼字、炼句、炼意、炼格。
比如,描写部分,对各种描写的分类解析,结合中外古今,结合多种文体。
尤其是讲结构情节,充满了中华传统文论气派。其章法之接榫、呼应、穿插,篇法之宾主、疏密、虚实等等,直接给我以启发。其对《离骚》结构的解析,更是激活了我的热情与智慧。我的文学学士毕业论文《<离骚>结构艺术初探》就是受此启迪,以此书理论为基础原理,生发思维的产物。
《文学的艺术》,花城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我已经读了三遍,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新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