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诗歌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鉴赏
(2022-03-16 19:25:15)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古诗歌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鉴赏作者:太子头上的博客
专题五 鉴赏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课程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古诗文字独特美,品味诗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前面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技巧的相关知识,学会体味诗歌的情感态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学生准确鉴赏古诗的能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诗歌感知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课程重点】掌握古诗技巧的分析技巧、解题方法。
【课程难点】通过写作内容与技巧准确、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程课时】4个课时
古代诗歌情感鉴赏课前学案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解析】B项,“穷”,古今异义,在诗中应解释为“理想困窘,不得志,无路可走”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D “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
杂诗(其四)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李,光彩照人。
B.颔联写佳人朝游北岸,夕宿湘沚,学习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以湘水女神自比。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多认为红颜薄命,如此佳人还能为谁开口歌唱,为谁展露容颜呢。
D. 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解析】C项,根据语境和主旨,“薄”应理解为“轻看、不欣赏”。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首句写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次句用典,点明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
B. 颔联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水涨江漫,小舟飘荡如坐云间;年迈体衰,老眼昏花,看岸边景都似隔着一层薄雾。
C. 颈联写江景,运用远近结合、叠词、反衬等艺术技巧,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景虽轻快,诗人内心却是沉重的。
D.全诗写景皆舟上所见之景,一个“愁”字贯穿全诗,包含了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之“愁”。
【解析】B项,根据律诗节奏,断句为“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解析】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分析有误,这两句是说自己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作者内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 溪鱼繁盛,但诗人觉得白鹭应像主人爱惜它一样爱惜鱼儿,另择“远浦”“别渚”捕食。
C. 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氛围。
D. 结尾句用调侃的口吻鼓励鹭鸶去远处觅食,写了作者期望中的鹭鸶饱食而归的画面。
【解析】B项,“溪里鱼儿堪数”意为“鱼儿少”。
示儿子
陆 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解析】C项,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解析】B项“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将“湓浦江”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是对江州此地景物的描绘。诗人极言江州景物之美,是希望友人可以趁机游览一番,盼自然风光能宽慰友人被贬谪的苦闷。所以此句并不是化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达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课中教学
一、目标导入
读古诗词要“披文入情”,字词句篇落实了,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出来了,就要进入更深层的思想情感的体会。
实施过程: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3首作品进行讨论,不能重复。
四、自主探究——诗歌鉴赏一般程序步骤
四、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