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诗文阅读4
(2022-03-13 12:45:58)
标签:
转载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节选自《新唐书》)
【注】三川:古代称三川郡,今河南洛阳地区。西周时期的三川指关陇地区的泾河、渭河和洛河。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陈涛斜:今陕西省咸阳市东。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B.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C.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D.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B. 天宝十三载: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这是古代纪年法之一;十三载,是指唐玄宗在位一共十三年。
C. 禄山乱:指唐朝藩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一同作乱,史称“安史之乱”。
D.
工部员外郎:唐朝中央政府“六部”中的工部中的官职,杜甫曾任并无实权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也称之为“杜工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才华得到唐玄宗认可。唐玄宗亲自到太清宫祭祀之际,杜甫因所呈献的三篇赋令皇帝称奇,于是有机会在集贤院任职。
B.
杜甫能够为朋友直言相谏。房琯因在陈涛斜打了败仗所以被罢免了宰相一职,与房琯有贫贱之交的杜甫便向皇帝求情,也遭到罢官。
C. 杜甫一家的生活遭遇困窘。杜甫家人寄居在鄜州,在艰难困苦中度过,身体虚弱的小儿子最后饿死。
D.
杜甫有时性情狂放不加检点。在颠沛流离中得到严武的善待,可有时候杜甫拜见他却不戴头巾,而且还曾经醉后踏上严武的床又怒斥严武。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2)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正赶上严武管辖剑南东、西两川,(杜甫)前去投靠严武。
(2)严武将要出来,帽子被门帘挂(钩)住几次,身边的人(把此事)告诉了他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少贫”为“不自振”的原因,不需要断开,排除A。
“客”是作客,旅居的意思,后面的“吴越/齐赵”为旅居的地点,“客”后面不需要断开,排除B。
“奇”,意动,以……为奇,认为……奇,宾语为“其材”,不需要断开,排除C。
句意: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指唐玄宗在位一共十三年”错误。结合“天宝十三载”分析,是天宝十三年的意思。在位一共十三年,曲解“十三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房琯因在陈涛斜打了败仗所以被罢免了宰相一职”错误。结合“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分析,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当时房琯在陈涛斜被打败,又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被罢免了宰相一职”的原因单一。
结合“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分析,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也遭到罢官”于文无据。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会”,恰逢,正赶上;“节度”,管辖,掌管;“依”,依附,投靠;“焉”,他。
(2)得分点:“冠钩于帘三”,“于帘”作状语,状语后置句;“三”,多次;“白”,告诉;“止”,停止,停下,此处意译为免死。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适逢安禄山叛乱,天子进入蜀地,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至德二年,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当时房琯在陈涛斜被打败,又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关中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见严武,有时连帽子都不戴,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注】溶溶:宽广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之中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
B. 颈联转写动物,描写塞外鸿雁急飞、邻家鸡啼,以反衬晚秋之夜的寒冷而漫长。
C. 此诗所写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色彩皎洁幽丽,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
D. 此诗语言浅淡:浅,就是浅显通俗,不饰典故,不用深奥之语;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
15. 请结合颔联所写到的意象,赏析这一联写景的艺术效果。
【答案】14. C 15.
(1)颔联先写菊花开放,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再写衰老的梧桐,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或:动静结合,写出秋的衰败)(2)残菊花开,衰桐叶落,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3)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孤独、惆怅),且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月夜的氛围是气势恢宏”错误,应是“清冷寂静”。“用这种恢宏衬托个人的渺小”分析不当,诗人月下凝思,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在这里,诗人借清冷寂静的氛围,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先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此处是对静景的描绘。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此处是对动景的描绘。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秋的衰败;
颔联,运用对仗的手法,以“花开”对“叶下”,以“残菊”对“衰桐”,以“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
颔联虽然是写景,却暗寄着诗人的孤独、惆怅,且与首联“月里愁人吊孤影”写的“愁”字相呼应。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的浓浓的哀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此相比较,《师说》中“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在态度上截然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是幸福的。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率兵北伐赫赫战功、威震四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卑,谀,髫,怡,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