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学本2.学万人敌

标签:
古典阅读史记学本文言学习 |
分类: 史哲政经 |
2、学万人敌(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导读
这是《项羽本纪》的开头部分,可以概括为少年项羽。
项羽出自名门。项氏家族是楚国晚期重要的军事实权派。项羽的祖父项燕在与秦军战败自杀前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汉朝建立时,站在朝堂上的,大部分是楚人。
孟仲叔季,用于同辈同类排行。
孟,老大,也可以叫伯。仲,老二。孔子在兄弟中排第二,故字仲尼。叔和季都可以指排在后面的,而季一定是最后。
父辈中,比父亲大的,我们叫伯、伯父;比父亲小的,我们叫叔、叔父。那季父,就是父亲最小的弟弟。
项羽的求学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学习语文,不喜欢,认为是只能记写名字。哈哈,宝贝儿,文字是文明的载体耶!
学习耍剑,不成功,认为只能敌一个人。项羽的目标是战胜千军万马。学万人敌。那就学兵法吧,也就是军事学、战略学。他很高兴了,但终于还是没有学到毕业。
项羽后来勇冠天下,制霸诸侯,在军事战术上真是无敌;可战略方面就不行了,政治上更像一个小白。宏观布局、顶层设计出了问题,战术的成功也无济于事。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这一大句挺难翻译的。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解决它。
项梁组织大规模基础建设,或者主持操办丧葬事宜,都施行军事化组织管理,既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足以服众;又从中发现人才、训练人才。这是写项梁的重要一笔,为后文埋下伏线。
“彼可取而代也。”体现了项羽的性格。同样情况下,刘邦说的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见《史记 高祖本纪》)也体现了刘邦的性格。大家思考一下二人的不同。
一个短短的开头,就已经暗示了项氏叔侄的成功与失败。
注意,力能扛鼎,成语,可不只力气很大这一个意思哦,还有什么意思呢?扛读刚,两手对举。
注意划线的字:
1、学书不成,去
2、又不肯竟学
4、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7、毋妄言,族矣
8、梁以此奇籍
9、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意句式:
1、项籍者,下相人也。
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3、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翻译全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