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标签:
教学设计说课稿高中语文 |
分类: 语文教学 |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长沙》,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过程几个方面来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 教材分析
《沁园春 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步入高中的语文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品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旧体诗词的欣赏是高中生必备的阅读能力。本文又是本单元的重点示范文,与后面三首现代诗相互参照。总结初中诗歌欣赏技能,提升诗词赏鉴技巧,以为后面课文作出示范。学习作者的胸襟气魄、报国志向与奋斗精神。故本课很是重要。
二、学情分析
所以,此课也算是一堂摸底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几个概念:物象、意象、物境、意境;
2、三品读诗法:找物象,组画面,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上段研读探究;2、朗诵入境,体景悟情;3、三品读诗法;
4、翻译描述、概括的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欣赏自然美,2、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3、思考自然,感悟人生。
三个维度,整合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其中的人文积淀。而诗歌鉴赏正是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此课开篇。
教学重点是:1、三品读诗,2、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是:1、翻译,2、特征的概括,3、情感的品味。
四、教法与学法
也就是教学策略与设计。
1、师生朗诵,体景悟情;2、指导点拨学生探究性阅读,分析写景;
3、读写结合,当堂练习;4、以三品读诗为本课总纲。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导语不要拖拉。作者、诗体等初中已经学过,重点突出两首《沁园春》的时间不同,中年与青年,激发学生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对词牌体式的思考,为引导学生写词做铺垫。)
环节二:诵读
环节三:明确目标
环节四:一品物象,找物象
环节五:二品画面,组画面
2、练翻译
3、练概括
4、小结
(物象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这是二品的核心。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一是视角,二是翻译,三是特征,四是概括。一项一项地来,多让几个学生展示。)
(视角注意观察点橘子洲头,时间寒秋,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非生物到植物到动物,由静到动。)
(翻译不必直译,散文化描述,多让几个学生做,形成文字。翻译练习是学生要常抓不懈的、必须练出来的本事。这是难点,重点。)
(特征概括是又一个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动词形容词,概括,可以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特征性词语,两字四字的,如寒冷、灿烂、生机勃勃、万象峥嵘等。指导学生用模版概括,多找几个学生展示。一幅多彩多姿、秋光绚烂、万象峥嵘、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模版概括也是要求学生必需掌握的,练熟了再灵活修改模式。)
环节六:三品情理,明主旨
(引导学生由特征联想到氛围,再由氛围气氛联系到情感。也要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词语。至此,景物分析基本结束了)
(三品读诗是我总结的读诗法,集中体现于环节四五六,是本课的中心主体。师生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说写结合。)
环节七:总结诵读
(让学生总结本课。最后学生再次朗诵上段,这回要求体现情感、气势氛围。)
环节八:作业
2019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