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诗选》学习笔记5峨眉山月歌

(2017-04-18 07:24:25)
标签:

文学

诗歌欣赏

李白诗选

分类: 古典文学

《李白诗选》学习笔记5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1月第3版。)

 

http://s12/mw690/001PUUpJzy7aoaNi1qrab&690

5、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后人评价极高,赞其于四句二十八字中嵌入五个地名,却不觉板滞枯涩,反倒更其活脱跳荡。真令人叹奇。

    试思个中奥妙,或许有助于一窥诗家三昧。

    一、寄情于物,拟人倾诉的抒情方式。

        诗的生命在于情感,动情之诗才是活诗。作者将一腔思乡、念乡、恋乡、记乡之浓情,托之于半轮秋月。它是那样遥远,在愈行愈远的山外故乡,在浩渺辽远的宇宙苍穹;它又是那样切近,就在这滚滚东流的平羌江水里 ,就在我去国远游的征帆行舟旁。原来它一直伴随着我,伫望着我,为我送行,依我出征。清冷的半轮秋月,在诗人笔下竟是如此的一往情深,柔婉可人。

        后两句,作者在险峻的三峡河谷中呼唤、追寻那故乡的秋月。连山阻隔,月轮不见,于绵绵思念中,作者直下渝州,远别故土了。

        移情手法的运用,使作者找到了一个恰切的抒情突破口。不尽情思滚滚来,随着那东流的江水、天上的秋月。

    二、动态的描写,动感的强化,亦使诗歌有一种跳荡活脱的张力。

        作者思乡并不停下脚步、静思默想。不是做静态的描绘,而是在沿江行舟中,在快速的空间转换中,在望月、亲月、寻月、念月的心理翻滚中,思乡之情愈益膨胀生长、蔓延扩散。这就形成一种强烈的不稳定感,或者叫动态感。

        蛾眉远山渐行渐远,天上秋月云山遮蔽,滚滚江水跳荡奔流,如飞的行舟活泼地颠簸,这一切动态都与作者跳动不息、起伏不定的心情共振、通感。这就形成如电影快放一般的动感效果。众多地名非但不觉死板,反而增加了镜头的多变与闪现。

    三、地名镶嵌的多样与联动,造成一泻千里的流淌意象,与江水、情思融合一体。

        我们来分析一下地名的出现位置:

        峨眉34567,12平羌567.12清溪5三峡,12345渝州。

        一、富于变化,二、由前到后,三、顺应诗歌的节拍,四、“平羌”与“清溪”,“三峡”与“渝州”,接力递传,过渡流畅,五、首尾呼应,“峨眉”遥应“渝州”,突出离家之快、之远,使全诗浑然一体,六、形成流水式联动,有一泻千里之势。

    真是一首神奇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