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转自胡笛)

(2019-08-09 04:59:01)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位于盘门内东大街11号,现在是某住宅小区的花园里。开元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国东吴赤乌年间,系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后几经变迁,吴越钱氏迁建开元寺于盘门内现址。宋至明屡经废兴。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稍事重修,未复旧观。
       无梁殿是开元寺现在仅存的一座古建筑,本是藏经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又名无量殿,供奉无量佛;砖券结构,不用木构梁柱。这也是明代砖石结构施工技术臻于成熟的显明标志。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如今的无梁殿位于住宅小区中心的花园里,占据了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改造得当,成为小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还真是适宜,据说当年的规划也是这样通盘考虑的。但是因为无梁殿在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管部门出于保护的需要,无梁殿不能随意进出,大门紧闭,这样它在住宅小区中就显得突兀而格格不入。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江苏省现存五座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是制造最迟、制作最精的一座。殿坐北朝南,重楼式样,面阔七间,宽20.9米,进深11.2米,通高约19米。歇山顶及腰檐敷绿间黄琉璃筒瓦,与清水砖外墙面相互辉映。正面上下各有半圆砖倚柱6根,下置雕花须弥座,转角用垂莲柱。正面正中开拱门三个,左右各置拱形窗,在上层相对位置开拱形窗5个,明间是明窗,其余是假窗。柱间有刻南无阿弥陀佛的华版及大小枋子。明间檐下是砖制斜拱,上有副檐。围绕以雕刻的平座栏杆,图案典雅,雕工精细。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殿前微地形做成景观,叠山理水,闲余处建六角攒尖亭一座。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正立面。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明间补间施一攒斗栱出两跳,施斜栱。柱头斗栱为五铺作计心造。檐下砖制垂莲柱。雀替、额枋,均仿木构造。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栱眼壁嵌字: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南立面二层明间刻:敕赐藏经阁。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二层斗栱,与首层无二致。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转角铺作。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转角铺作。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垂莲柱。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垂莲柱。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尽间。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台基周圈施以栏板,雕刻精致。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转角铺作。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檐角上立武士。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双层飞檐。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山面。垂莲柱外伸出云纹头。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倚柱须弥基座。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须弥座上施覆莲柱础。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垂莲柱外,丁头栱两侧出绰木。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北立面。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二层汉白玉横额嵌匾:密宗法藏。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首层明间、次间,北面皆为槛窗。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二层屋面檐下栱眼壁嵌刻藏文。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昙)。即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合称三藏。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玄奘大师是广为人知的三藏法师。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西立面。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歇山顶砖雕悬鱼。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层檐、平座。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檐角站立力士。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阑额、普柏枋皆出头,下落垂柱。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殿顶敷设绿黄二色琉璃瓦,正脊饰以琉璃游龙。

[转载]【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绿树掩映,无梁殿更显冠绝江南之英姿。梵音、智慧、平稳中蕴含细节。毋庸赘言,周遭环境已变,建筑的佛性依旧,它使人心灵净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