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3562)靖西鹅泉(转自wxb0325)

靖西鹅泉
老远看到鹅山,鹅山因形似鹅而得名,山影倒立鹅泉中
“鹅泉”又名灵泉,为靖西八景(县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大龙潭、凤凰山、狮子山、虎寨山、鹅泉、牛鸣岗、紫壁山、三叠岭瀑布等“靖西八景”)之一,是中国西南三大名泉(与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广西桂平西山的乳泉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名泉,)之一,为德天瀑布的源头,也是中南地区的母亲河——珠江的源头之一,位于靖西县城南6公里处鹅泉村念安屯小鹅山麓。
大伙儿合影
由此进入鹅泉景区
这里原为壮乡田园,现被景区打造成一片花海
莲花桩水中立,山水田园,人在画中。
在莲花径上漫步,看看山、看看水、看看乡间野趣,别有一番情调。
清新美丽,幽静婉约,犹如圣洁女神。
和壮族阿妹导游合个影,56个民族是一家
“鹅”字碑,字高约六尺,宽约三尺。字体笔走龙蛇,神采飞动,点画遒美,行气流畅,潇洒飘逸。是目前广西最大的“鹅”字碑,笔画苍劲有力,一气呵成,为辽代海门儋州人所书,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归顺知州宋和主持刻拓。碑上“鹅”字两旁,有“一方咸赖鹅泉泽,灌润鄰疆併外邦。”
“鹅”字碑后有“灵泉晚照”注释铭记。其中一首诗云:“叠叠峰峦来此岗,滔滔潭水甚汪洋。一方咸赖鹅泉泽,灌润鄰疆併外邦。龙神在此極靈感,凡有祈求罔不藏。临祭一歌鱼便起,浮游水面尾朝蒼。”
相传,古时候念安屯有一位姓杨老妈妈在山上捡到两枚鹅蛋,爱不释手,掌温怀热,日子久了,竟孵出两只小鹅来。一日,这对小鹅去水中游玩,突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轰隆一声,池塘陷落塌为深潭,从此泉水奔涌,浩浩荡荡。
杨妈妈大惊,便四处寻找,而小鹅却再也不见踪影。失鹅之后,杨妈妈忧郁困惑,不久便辞世而去。谁知等杨妈妈出殡之晨,棺木却不翼而飞了。人们都说这是龙王爷见杨妈妈孤苦,遇事命令两位王子化蛋投生,与她作伴,既然时日已到,便化龙归天了。果然,那杨妈妈衣锦长袖,腾云驾雾,飘然西去,瞬时从天上抛下锦缎一幅,光彩夺目,正好盖在潭水上,从此,泉水不断,清澈迷人,并以其甜润的乳汁,浇灌哺育靖西千顷良田,使得千家万户丰衣足食。
“鹅泉”的中心小岛上,有一座杨媼庙,后改成了龙神庙。庙堂上供奉着龙王爷、杨媼与鹅女神像。
相传明代以来,每年“三月初三”这天,官员百姓都来到鹅泉大修禊事,以祝丰年,人们在这一天把米饭投入潭中,群鱼争食,有的跳出水面,激起阵阵浪花,甚是好看,故留下了“鹅泉跃鲤三层浪”的诗句。
闻名天下的“鹅泉跃鲤三层浪”
鹅泉是一口峰林谷地中的上升泉,泉口属岩溶溶洞,为较大的地下暗河出口。
清道光《归顺州志》载:“鹅泉水在城西南十五里,世传有杨媪于野外拾得二卵,以苇覆之出二鹅子,养之泉地,鹅搅水成潭,深不可测。”故日鹅泉。泉水面广约10亩,深30余米,因其汇水区域为裸露的石灰岩,故泉水长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幽雅。泉中盛产鲤鱼,人在泉边大声呼喊,鱼受惊即跳出水面,蔚为奇观,“鹅泉跃鲤三层浪”为靖西八景之一。
前方山壁上“灵泉晚照”四个大字。
30倍长焦显威风
一簇簇的凤尾竹舒展腰肢,映在水中,像美丽少女在梳洗打扮。田园美,人陶醉。
只有两人(我和老胡)登“叫喊岩”的“半山亭”
阿妹保驾护航
半山亭上尽情欣赏一幅幅壮乡的田园美景
“鹅泉”泉水夏季不涝、冬季不涸,水清如镜,景区翠峰环绕,田园似锦,山水如画,是靖西山水风光的代表,中国五十佳“最美的乡村”。
老伴在下面忙着给我照相
不登高尽瞎忙
驴友的两张特写
近观壮乡十五孔桥
建于清朝年间的古桥,是“鹅泉”景区的一处胜景,横跨在鹅泉河上,古桥全长约60余米,宽1.5米,全部为石灰岩料石砌筑,由跨度相同的15个拱洞连接而成。泉水掩映着古桥的倒影,远山作为背景,翠竹婆娑、长桥卧波,景色更加优美。
还有座桥是邻居
再见,鹅泉!
更多: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