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塔(184)中国古塔介绍



西安大雁塔
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储藏这些宝物,而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的。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确是尽收佛学经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胜。
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尽人皆知的《西游记》里的“唐僧”,曾在这里翻译佛经,宣讲佛法。据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回国后,便组织全国各地100位高僧,开始翻译他带回来的佛经。为了保护佛经,他向朝廷建议,修建一座塔,来贮存这些经典。唐高宗李治接受了他的请求,于永徽三年(公元650年)在慈恩寺修建了这座大雁塔。
大雁塔初建时,同印度佛塔的样式相同:5层,砖表士心。塔上建有相轮露盘。各层贮藏佛经。后几经改建修缮,形成现在的式样。如今的大雁塔高64.1米,共7层,自第一层以上,每层显著向内收拢,呈方形锥体。塔身仿木构形式,用青砖砌成,每层砌成枋、斗拱、柱额和突出来的砖栏,形成一个个的房间。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塔内每层有呈方形的塔室,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塔内层有方形塔室,每室有阶梯,可逐层盘旋登至塔顶,登高观赏长安景色,吟诗赋词,抒发情怀。
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
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长白山灵光塔
1988年0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光塔为唐代渤海时期(698年~926年)所筑。是我国
灵光塔塔身高约13米,塔基为等边四边形,塔高五层,青砖结构。塔峰光平素朴。虽历经沧桑变迁,万物倾覆,唯此塔依然如故,巍然不动。宝塔居高临下,鸭绿江在其脚下日夜不息的流过,凡是到过长白县的中外游人,游塔山、观古塔、俯瞰一江两国风光,在塔前留影纪念,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该塔对研究渤海时期的文化和建
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山西应县木塔
苏州虎丘塔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祖师塔
安徽安庆振风塔
在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是长江沿岸著名古塔之一。素有“过了安庆不看塔”之誉。楼阁式砖石结构,高7层,分168阶盘旋而上。每层八角,名悬铜铃,风起叮当作响;名层塔门多变化,游人往往迷入难出。内有浮雕佛像600多座,碑刻51块,外有石栏环卫。登塔眺望,巍巍龙山,浩浩长江,全市景色,一览无遗。“塔影横江”为“安庆八景”之一。造型和工艺技巧,具有明显时代特色,极为壮观,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岸上著名古塔,俗称“万里长江第一塔”。
海宝塔在银川市北,俗称北塔,常被作为银川的象征。塔原名黑宝塔,清康熙《重修海宝塔记》上说,因十六国时期夏国大单于赫连勃勃曾重修此塔,于是便有了“赫宝塔”的讹传。讹宝、黑宝、海宝三个名称音都相近,很有可能是“赫”字讹传的。海宝塔属于仿楼阁式砖塔,原塔十三级,高耸入云,自七层而上,从塔外盘旋凌空而上。重修以后,一是把原来七层以上在塔外凌空盘旋而上结构改变了,其次是把塔的层数减少了两层,成为连天盘在内的十一级塔。现在的塔就是九级,连塔座在内共十一级,通高53.9米。塔建在每边长19.7米、高5.7米的砖台上。塔后有天桥通向韦陀殿和卧佛殿。塔的平面为十字折角形,每面正中突出一部分。在高层楼阁式塔中,这种形式尚不他见。第一层塔的入口有小抱厦,进抱厦入卷门,迎面有罗汉龛,龛的两旁有砖梯可上登。每层正中辟卷门,两侧置假龛。卷门和假龛上,挑出菱形角牙子三层。自第二层开始,每边挑出叠涩三层,正好作为卷门和假龛的底边。塔身内部也呈十字形,中央为一方形塔室,每层宽度逐收15—20厘米。塔刹也与众不同,用绿色琉璃砖砌成的桃形四角攒尖顶,并无相轮、华盖、宝珠等部分。这种形制,非常罕见。
辽阳白塔
新雷锋塔坐落在西湖边的夕照山上,是由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建在雷锋塔原址上,全塔五层,高71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据说把新塔建在原址上是一举两得的建造设计:即是对雷锋塔遗址的一种保护措施,又为西湖增添了一处与湖光山色相和谐,并能担纲总领湖山形胜的风景建筑。新雷锋塔的造型设计是以南宋重建后的姿容为形象依据,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中国古代佛塔建筑。在云南省大理市西北1.5公里的崇圣寺遗址前。寺院毁于清末民初,唯三塔屹立在 苍山洱海之间,排列成品字形。三塔分别建于南诏(649~902)和大理(937~1253)时期。文献记载,自宋以来,大理地区地震频繁,直接影响到三塔的达30次以上,塔身塔刹遭到破坏,明清两代曾多次加以修葺,但基本形状仍保持原来的面貌,是云南省最早建筑物之一。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塔居中,又名千寻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正方形,面宽9.85米,十六层密檐,通高69.13米。下有台基两层,上层砖砌须弥座高2.07米,东面正中有一石照壁,镌刻“久镇山川”4字,下层台基高1.2~1.5米,四周围以青石栏板和望柱。塔身为环筑厚壁式结构,内壁垂直,上下贯通,内部设有木质楼板、楼梯,叠涩式塔檐。第1层高13.45米,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西面开有券门,第2层高3米以上,各层高度逐渐递减。均东西两面开券龛,内置石雕佛像1尊,南北两面开小窗。各层每面的两边各砌单层小方塔,外观呈弧线轮廓,与西安小雁塔十分相似,为中国典型的唐代砖塔。塔刹由刹座、相轮、宝盖、宝珠等组成。
南北两座塔均为10层,8层以下塔身中空。各高42.19米,塔身均涂白灰皮。底层高度相对减低,2层以上塔层高度大体相近,外轮廓线近似锥形。第4、6、8层还有模仿楼阁式建筑的倚柱,破子楞窗,塔身八面砌出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檐上施以仰莲和团莲。造型玲珑娟秀,与千寻塔比,显然具有不同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三塔得到了较好的保护。1984年成立文物保管所。1978~1981年对三塔进行维修加固,复原塔刹,安装避雷设施,修复塔内简易木质楼梯,开清理了清代封闭的东侧塔门。出土塔藏文物680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大理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有各种佛教造像154尊,造像以青铜铸造的为主,也有金、银、水晶、玉石、木雕等其他种类。其中一尊金质观音像,高24厘米,重1135克,造型与著名的南诏《中兴国史图卷》所绘“圣像”相同,相传为最早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造像之一。还发现布地墨书写经以及不同形式的塔模和从中原传入的瓷器、铜镜、印章等文物。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各类塔如下)
杭州闸口白塔
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广惠寺花塔
辽宁绥中永安双塔
内蒙古呼和浩特旧城平康里南慈燈寺金刚宝座舍利塔
青海塔尔寺如来八塔
中国古塔欣赏
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城内居庸关过街塔座
福建长乐县城西的南山顶三峰寺塔
福建泉州开源寺宝塔.
中国古塔欣赏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灵岩寺的西侧灵岩寺塔林
泉州东西塔
青铜峡黄河西岸的山坡上一百零八塔
山西五台山显通寺铜塔
北京动物园北面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浙江天台山佛陇真觉寺塔院大殿内智者大师肉身塔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大草原邓登曲登佛塔
塔,承舍利之精华,必将光芒四射
天津蓟县城东崔屏湖东案的塔山上古浮屠(华塔)
天津蓟县城内西门里观音寺白塔
古塔欣赏
西藏江孜县城区白居寺贝根曲登塔
湖北襄樊市襄阳县城西的广德寺内广德寺金刚宝座塔
西安市长安县韦曲西南的香积寺内香积寺善导塔
山西浑源县城内圆觉寺塔.
四川彭县城北龙兴寺旁龙兴舍利宝塔.
四川邛崃镇西山南麓大悲院石塔
扬州莲性寺白塔.
浙江普陀山普济寺东南普陀山多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