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

(2012-11-03 08:56:54)
标签:

杂谈

 

 

 

 

    从安顺市区往东北方向驱车约23公里,便可望见一古老而神秘的屯堡村落———杨柳湾。据史载,该村原名“永安屯”,后因村中居民九成以上皆为鲍姓,故又改称“鲍屯”。从史料上看,鲍屯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当时“调北征南”大军的一支先锋部队所建,迄今已是630余年。由于作战所需,鲍屯的建筑无论是整体布局亦或是单房设计,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军事色彩。
 

   踏进鲍屯,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时值夏末秋初,鲍屯村前的上千亩农田稻花刚谢,沉甸甸的谷穗正在青翠的稻叶里迎风嬉戏,而渠旁坝边的河水里,鹅鸭家禽不时引颈高歌,最让人心动的,则是河岸柳丛里不时传来一两声小儿欢快的欢呼——那是他们在传递垂钓后有所收获的喜悦信号。
  “一坝一沟一片田”,这是鲍屯古水利的形象描述。据专家介绍,鲍屯的灌溉系统由天然河流、岩溶泉水、渠坝建筑三大要素交织而成,它们集灌溉、防洪和饮水三大功能于一身。
  在鲍屯村西口,村里人带记者实地瞻仰了古水利的龙头——“水仓大坝”。但见一道“L”型水坝横亘河中,在经过坝体用“鱼嘴分水”的方式分流后,河水又在新的交汇处被另一河坝拦截阻流,并由此形成了“两河绕田坝”的连续态势。鲍屯古水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那些渠坝能按照村居的需要来引导水流,是600年来一直维系鲍屯人生产生活的生命线。
  鲍屯古村落独特之处是它的军屯建筑风格。
  鲍屯的村落原型是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而建造的,因此,全村的整体布局、大街小巷、以及独房院落的设计与修建,都充分考虑到军事战争的实际需要。
  原来,从鲍屯南面的大门进村,就可以依次看到汪公殿、大佛殿、关圣殿、练武场、鲍氏祠堂等,它们成“一”字型排列组成中轴线,左右两边则对称修建了白虎阵、青龙陈、火牛陈和长蛇陈,加上左右各有4条弯弯曲曲的街巷,整个布局便严然一个巨大的“八卦图”。最能体现军事内涵的,是村中耸立的那座石头碉堡,它高约30米,为村内的制高点,在其间可以用火力控制全村,碰上战争时,此堡既可以作为村民们的避难所,又可以作为全村作战的指挥部。
   此外, 鲍家拳是鲍屯村世代相传的著名拳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武剧——军傩,妇女均身着蓝色长袍大袖、丝绸系腰、绣花翘头布鞋,一身地道的大明朝江南汉族女子装束,也颇具特色. 

 

 

 

 

 

                                 贵州安顺鲍家屯

 

 

                                          口鲍中权

 

                              方开东

 

 

 

四月四日清明节赴鲍屯祭扫振威将军鲍福宝始祖墓园记

                 鲍屯祭扫振威将军鲍福宝始祖墓园特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力逐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但西南边陲还盘据元朝的一位梁王,自持险远,负隅顽抗。于是朱元璋亲自部署征南,派三位将军,率领曾随他南征北战的官兵,首先由四川进军贵州,打通黔中通往云南的道路,开辟打云南的大后方。尔后消灭云南之敌,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调北征南”。为了巩固远离京都(南京)的贵州,朱下令在驿道沿线设立卫、所、屯、堡、关、哨,由军队把守、实行屯田养兵守土。而且让屯田官兵携妻带子,开发贵州、繁衍后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较大的汉族迁居。

    安顺鲍家屯,是贵州鲍氏的发祥地,据民国十九年(1930年)编印的《鲍氏家谱》记载:鲍公福宝始祖籍贯,宫音(堂号)尚党邑,原籍南京直隶省安徽徽州府歙县棠樾村衮绣乡大合社人氏。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调戍贵州普定卫(安顺),军官职都司。始祖久经沙场,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出生入死。战后叙功论奖,朝庭赐军田一份。始祖四处观风(水)问俗,于黔中寻得一邑,询其名日杨柳湾。环境壮丽。坝子平坦宽大,河流几条蜿蜒通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宜农牧田耕,遂安家于此。始祖公始祖妣牛氏太君来守此土。之初,草莱遍地,灌木弥天。唯我始祖,又种军田,又烈山泽、驱猛兽、破草莱,创业维艰。好教民(当地人)艺五谷兴稼稷,使民由蒙昧走向江南文明。实我祖首创宏尤,贻惠后人,德泽绵远。自兹而后,始祖子孙弘扬先祖首创精神,团结奋进,永不懈怠,庚续华夏几千年灿烂之文明,耕读为本,自强不息,开拓良田千顷。人丁繁衍,瓜瓞绵绵,螽斯振振,迄今二十四代(现已28代近万人,居住在安顺市的西秀区(原安顺县)、平坝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普定县、长顺、惠水、花溪、六枝、兴义、贞丰、贵阳等县市)。清初清太祖改卫设县置屯安堡,取名(安顺县)永安屯。厥后宗族子弟群相聚集,人口发达,又更地名叫鲍家屯。虽世运族繁,迁徙者不可胜记,则即此一脉之流传已可卜百世而不易。(以下略) 
                                     鲍中权为福宝系第二十代孙
 

 

 

 

 

护卫村庄600年

 

 

我爱屯堡

 

 

                                诸葛八卦

 

 

  为了建筑坚固的防御,鲍福宝根据诸葛亮八阵图的原理,组织用石头兴建了鲍屯。对外号称大明屯堡第一屯由于村内外均布有诸葛孔明的八阵600多年来,虽说经历了数次战火洗礼,但村寨仍然安然无恙,村内的百姓均相安无事。

 

 

安顺鲍屯鈥湴素哉筲澔ご辶倌

 表面上看去,鲍屯与安顺其它屯堡村寨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内外却是机关重重。

 在该村的正面,矗立着两棵风水古柏树,树的对面,是一道威严的屯门。进入屯门,一直往前,分别有瓮城、汪公殿、大佛殿、关圣殿、练武场、古戏台、鲍氏宗祠等建筑物。村民们说,这些建筑,均是建在一条由北向南的中轴线上的。而中轴线的两侧,建有数百座石头民居,这些民居通过两侧的8条弯弯曲曲的巷道连接成一片,而8条巷道各自为一阵,分别被命名为:青龙阵、白虎阵、雄狮阵、长蛇阵、火牛阵、金鱼阵、鹿角阵、玄武阵。这八个阵均能攻守兼备,连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令敌人进得来出不去的八卦迷魂阵。此为内八阵

村外的防御也很强。于是,鲍屯人在外围受敌威胁较大的西北、正南、东南方向上,建有带子街、小果园、蚱塘河三个小村庄,作为前哨阵地,在受敌威胁最大的正南方向,利用村子周围的垭口山、黄山、大青山、小青山、小坝山、后园坡、石壕坡等八座小山,构成了外围防御阵地,形成外八阵

内、外八阵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的防御系统,使鲍屯坚不可摧。                

此外, 鲍屯中还建的瓮城。瓮城也叫月城,是在城门内外增修的小城,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卫作战中的一种重要的军事设施,敌人进来,关闭城门,便可瓮中捉鳖

 鲍屯村的瓮城属内瓮城,该系统由一个长方形的大瓮城和两个长方形的小瓮城组成,成字形布局。三个瓮城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掩护、相互连接。记者看见,在大瓮城的后门,有两门明代大将军炮守护,而在大瓮城四周有六道门,通过这些门可与屯中的八阵图相连,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坚固的防御体系。

 专家们称,无论是鲍屯的内、外八阵还是瓮城,对于研究明代的筑城历史和明军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和战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屯堡女人的盛大节日

 

 

 

 名目繁多的节会佛事活动,是屯堡女人一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女人是宗教仪式活动的主角,男人则显得十分超然。究其原因是在屯田戍边时期,屯堡男子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一旦战事发生,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战争的记忆使妇女们虔诚向佛,借助神佑求平安。屯堡女人到了四十岁以后被称之为“太婆”,成为家庭的主要领导者,同时也肩负更重大更神圣的责任,这就是要为她们自己以及家人祈福求神,从这时起她要主持并参加每年众多且重要的参禅念佛节日。2000年是龙年,十三年一轮的“千人过河”的日子就要到了,蟠桃会也要按期举行。

 

 

  河 盛况

   1千人 过 河

 很久以来,屯堡人中流传着“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妈不是个好女人,她偷鸡摸狗,吹风骂娘,常常挑起邻里事端,被人叫做“长舌妇”。她死后来到“血河桥”边,手持钢叉的阎罗用“珍珠灯”将目连妈一照,她生前的罪恶顿时历历俱现。执法如山的阎罗将她挑到血河里目连妈变成一条狗,吠吠哀鸣,立等阎王爷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目连身为孝子,毅然跳入地狱,喝干血河水,救出母亲。屯堡人提醒自己都学目连做孝子,不学他母亲当“长舌妇”,每隔十三年,也就是到龙年这一年,就要举办盛大的“过河会”。在这一天,女人们把自己的躯壳留在阳间,让灵魂到阴间去体验一趟,提前把自己那些不慈不善的罪恶都清洗干净,以备将来死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过河会”是屯堡女人最盛大的宗教活动。2000年的“过河会”数九溪的规模最大,据说周围方圆几十里都有人来,足有两三千人之多,密匝匝一片篮袍大袖子。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蓝天晴日下,清澈见底的九溪河缓缓流淌,蓝色的衣袍衬托其中,甚是美丽壮观。在九溪屯的河边上,人们用竹篾皮纸扎成各种神仙鬼怪,兵车人马,设有“望乡台”、“奈何桥”、“枉死城”、“血河”、“冥河”……在主会场的上方倒挂着那“长舌妇”,虽然这妇人有个好儿子,但她自己的罪恶仍不可洗去,长舌妇使人人唾弃,个个警醒绝不效法。

屯堡女人们一边磕头忏悔,一边依次投以钱币或糍粑贿赂诸神。她们忏悔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杀生害命之罪,杀鸡杀鸭也是杀生,所以此罪是人人有之;二、邪言妄语之罪;三、不爱老少有邪恶念头之罪。赎清了这些一般的罪,就来到“血河”,“血河”又叫鬼门关,是最难过的一关,有照明灯照出每个人的罪恶,手持钢叉铁锤的阎罗面目狰狞,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书“行善得出幽冥界,作恶难过鬼门关。”人人在此磕头求告,顺利通过的人都长舒一口气,证明此生罪孽已经洗清。过了“血河”,就来到“冥河”,“冥河”之水清澈无比,是洗清罪孽之水。过了冥河,就完成了“过河”的一切程序,功德圆满了。十三年一轮的“千人过河”会意义非同小可,它是把还活着的人置入一个想象中的阴间神判世界。在这一烦琐而隆重的仪式活动中,“长舌妇”代表着那种心术不正,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影响团结的罪恶,而团结对于屯堡人来说,是这个群落能否在他乡生存下去的关键。如果内部不团结,要么自行毁灭,要么被人攻破,是万万行不得的。这样,每逢十三年一次,全体屯堡人特别是女人的群落团结意识的教育活动,就关系着屯堡人的生存大事。对长舌妇的惩罚河唾弃,经历十八层地狱的亲历行为,人人都学会了怎样作一个合格的屯堡人,怎样遵守规矩制度以及伦理道德。

2、蟠桃盛会(略)

 

 

 

 

 

 

 更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