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此“上行下效”

(2025-08-25 10:35:15)
分类: 人间万象

如此“上行下效”

雷廷松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如此“上行下效”

 

屈憋了好些年,茅棚里李奶奶哪里还睡得着,鸡叫头遍,她就借着窗口的月光颤巍巍地挪下床沿,拿了把破蒲扇,拉开了蒿草门。她已习惯早早蜗在门前那把竹椅上,看着儿子王孝那高高的楼房。只是这次前脚刚出门,老人突然惊叫起来:门前的地上直僵僵地躺着一个人!

李奶奶定了定神,用手将额头使劲朝上抹了三下,蹲下身子一看,天啦,地上躺着的竟是她那五十三岁的儿子王孝。儿子的胸口已经冰凉,嘴边满是洗衣粉泡般的白沫。老人顿时面如土色,一下瘫在儿子的身上嚎啕大哭:“儿啊,你的命怎么就没做娘的牢啊……

李奶奶的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王孝的家人闻讯赶来,儿子王强张罗着本家的几个弟兄把父亲抬到自家的三层楼房前,搭了个简易丧棚,从殡仪馆拖了个冰柜。王孝的遗体冷清地搁了一夜,灵柩旁没有乡邻,只有儿子、儿媳、妻子和他年迈的母亲。第二天一早,王强又求了本家几个弟兄,把父亲拉到殡仪馆火化了。

“王孝是被他独子气死的。”王强对此从不辩解。

“王强是个有孝道的青年。”民警事后总听乡亲这样说。

王强七岁那年,爸爸王孝拆了爷爷奶奶十多年前盖的三间瓦房,新建了两层楼房。楼房外面贴了花色的马赛克,里边刷了雪白的涂料,每层都有三个房间,爸爸妈妈住一楼,王强住楼上,爷爷奶奶却被爸爸安排挤在楼后低矮逼狭的灶屋里。

“为什么爷爷奶奶不住楼房?”王强不解地拉着爸爸。

王孝哄着儿子:“爷爷奶奶想清静,他们要住一边。”

“你撒谎!”王强睁大眼睛对爸爸吼道,“我看见爷爷总在灶房里流眼泪。”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你和他们住一起不卫生。”

“我偏要爷爷奶奶和我住楼上!”从小跟惯了爷爷奶奶的王强哭着喊。

爷爷奶奶终究没有住到楼房里,这一切,小小的王强看在了眼里。

每到吃饭,爷爷奶奶像个乞丐站在桌边,妈妈用另外的碗筷给他们装上饭菜,然后让爷爷奶奶端到灶房吃。

“为什么爷爷奶奶不上桌吃饭?”王强不解地拉着妈妈。

妈妈哄着儿子:“爷爷奶奶想清静,他们要在一边吃。”

“你撒谎!”王强睁大眼睛对妈妈吼道,“我看见奶奶总在灶房里流眼泪。”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你和他们一起吃不卫生。”

“我偏要爷爷奶奶和我一起吃!”从小跟惯了爷爷奶奶的王强哭着喊。

爷爷奶奶终究没有上桌吃饭,这一切,小小的王强看在了眼里。

终于有一天深夜,倔强的爷爷跳进了屋后的鱼塘。

村里人都数落王孝夫妻,窝了一肚子气的王孝夫妻竟将王强奶奶赶出了家门。好心的乡亲大帮小助,给老人在村前的小河边搭了个茅棚。这些年幸亏本家几个侄子的接济,要不,老人早已坟头长草。

这一切,小小的王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强一天天长大,他没少听长辈们讲他奶奶从前的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十八岁的李奶奶嫁给王家独子,十年竟没有生育,眼看王家要断香火,心急如焚的公爹公婆骂她是只不下蛋的母鸡。带着屈辱,吞着苦泪,李奶奶求神灵跪破了膝头,吃偏方寻遍了名医,二十八岁那年终于喜得贵子,生了王孝。说起李奶奶疼王孝,简直胜过收藏家爱国宝级古董。小孩冬天流鼻涕,妈妈一般用手擤吧,可这王孝流鼻涕,李奶奶用嘴给他吸;小孩一般顶多两岁就该断奶吧,可这王孝八岁还在妈妈怀里拱来拱去。王孝读小学穿的就是的确良,一上初中就戴“上海”表,骑“永久”车。李奶奶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把屎一泡尿把儿子拉扯大,最终落到这步田地。

王强这几年养螃蟹,跑运输,腰包里赚了不少钱,自然没少背着她父母去赡养奶奶。他拆了爸爸妈妈当初做的两层楼房,新建了一栋三层小洋楼,屋里屋外装修得富丽堂皇,而当初爷爷奶奶住的灶房,他既不拆,也不修。前年,王强娶了本村的姑娘,小两口住在新楼里,王强却硬是让爸爸妈妈住进了当初爷爷奶奶住过的灶房里,他清楚地记得爸爸妈妈说过住灶房“清静”。至于吃饭,王强当然也让爸爸妈妈像当初的爷爷奶奶一样不得上桌。新娶的媳妇清楚王强的家事,更明白王强的心思,也就随了他。王孝多次找儿子论理,儿子总是断然回绝:“屋檐下的水点点滴在旧窝里,这叫‘上行下效’。”王孝拗不过儿子,一气之下买了两包“毒鼠强”,深夜来到了母亲的茅棚前……

王孝出殡后的第二天,王强拆了奶奶河边的茅棚,和妻子一道在阳光中把奶奶扶进了小洋楼。突然,依旧住灶房的王强妈妈端着丈夫王孝的遗像走了进来,她一膝跪在李奶奶面前嗫嚅着默默流泪。李奶奶也涕泪交零,屈着身子轻抚着儿媳的头发。

王强看了看身边的妻子,终于开心地笑了。他搬着木梯到了楼后的灶房,揭下了房顶的第一片瓦……

注:“五·一”回老家,我看到昔日称之为“婶”的一长者独居于沟渠边的茅棚里,孤寂的老人已是儿孙满堂,茅棚附近即是其四个儿子之楼房。胸中酸楚的我依此编得上述文字,以泄心头之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风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