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是兰州肉馅包

(2025-08-24 13:13:49)
分类: 往事钩沉

最是兰州肉馅包

雷廷松 

最是兰州肉馅包

北京的焦圈,上海的馒头,天津的麻花,西安的泡馍,风味各异的地方小吃常常让人谈之生津,心驰神往。闻名遐迩的多宗面食,我总也近而远之,唯对兰州的包子情有独钟。

诚然,对于一种小吃的喜好,往往源自于一种个人情结。

我的老家在湖北洪湖,盛产莲蓬和菱藕。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野生的莲蓬和菱藕便是沿湖人家生活的寄托。每隔两天,我父母就把采来的菱和挖来的藕用渔船摇到小城叫卖。当天傍晚,我习惯性地站在门前的小河边,急切地注视着父母回来的方向——他们晚上回家时,一定给家中最小的我带回两个五分钱一个的肉馅包子。那包子面粉白,瘦肉多,味道鲜,可谓物质匮乏的当年一个农家小孩最心仪的美餐啊!包子被父母用小河中新摘的荷叶包着,泛着淡淡的清香。父母的船一拢岸,我便跃上船头,贪婪地捧着包子,趴坐在河岸草地上,打开荷叶,一会用小手摸摸,一会用鼻子嗅嗅,又一会用舌头舔舔。当晚品尝一个,另一个再用荷叶包着放在枕边,那是明早的佳肴。

每每忆及童年味,难忘儿时肉馅包。

近些年头,吃粉笔灰的我飘摇在外,到过天桥林立的深圳,闯过游人如织的上海,遍街都是肯德基,满眼都是麦当劳。踏破铁蹄无觅处,难尝当年肉馅包!偶尔徜徉早餐店,徘徊夜市摊,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那包子不是面粗且黑,就是馅少味寡,不是用料不地道,就是参入了洋味。与其说是“肉包子”,倒不如说是“辱包子”。惆怅的我常常胡思乱想:时下人变了味,莫非这包子也跟着变味了?

2005年,我应邀到偏僻的西北兰州执教。一个春日融融的周六的中午,我到兰州七里河区的西太华商厦购物出来,看到马路对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我好奇地穿过天桥,加入到那涌动的人群中。原来这是一家名为“天元大排档”的老字号包子店,习惯面食的金城人正蜂拥而至地在这里购买午餐。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北人爱吃的不一定适合我这九头鸟,何况我走南闯北也没吃到过那味道正宗的肉馅包子,还是到排档里边考察考察为妥。 

 排挡里早已座无虚席,坐着品的,站着尝的,蹲着咬的,顾客们俨然在参加盛大的吃包子大赛了。包子有香菇馅的,有油菜馅的,有韭菜馅的,有地达馅的,当然也少不了肉馅的了。莫非天津早有“狗不理”,兰州已有“人都理”?也许是食客们那津津有味的吃相给了我再度冒险试吃肉馅包的勇气,我快步走出排挡,嵌入廊道前面越来越庞大的购买军团中。忍着五腑六脏的挤压,我总算买到了两个肉馅包子。包子用面特别白净,口感十分细腻,肉馅尤其丰富,内蕴汤汁味道格外绵长。时隔多年,我终于偶然得此口福,一如捧起了儿时父母从小城给我带回的肉馅包……

从此,我隔三岔五总要去“天元大排档”吃吃肉馅包,只要有朋友去“天元大排档”附近办事,我定会求他们绕道给我捎回两个肉馅包。不光在于回味过去,更在于感悟生活:传统的才是永恒的。

世上小吃千万种,最是兰州肉馅包。

最是兰州肉馅包

注:从图片右下角的天桥过马路,即是七里河区西太华商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