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经典习题(二)
(2018-05-14 22:35:17)分类: 中语备考 |
对对/字数等/词相对
(五)撰写题
1、参照画线文字,将下面句中没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整齐和谐。
2、按照例句的形式改写下面的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例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
江上飘着一片片白帆,像一幅画,又像一首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 |
联 |
: |
|
|
|
|
|
|
|
|
, |
弃 |
之 |
可 |
叹 |
下 |
联 |
: |
杯 |
中 |
酒 |
口 |
口 |
都 |
香 |
甜 |
, |
量 |
力 |
而 |
行 |
5、用下面的文字素材编辑上联、下联和横批。(上联和下联成为叠字联)
这段时间,老师让我们做了选择题、拓展题、撰写题、简答题,题目内容涉及常识类、诗文类、名著类、赏析类,真是题题各异,类类不同,其目的是要我们
上 |
联 |
|
|
|
|
|
|
|
|
|
|
|
|
|
|
|
|
下 |
联 |
|
|
|
|
|
|
|
|
|
|
|
|
|
|
|
|
横 |
批 |
|
|
|
|
|
|
|
|
|
|
|
|
|
|
|
|
6、在鄂西山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户姓卓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一副婚联。或许是招待不周,这位老学究竟写下一副丧气的对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乡亲们看了无不摇头,但这时鼓乐齐鸣,新娘花轿已到,要换副对联已来不及了。新娘下轿看到此联,很不高兴,幸亏她急中生智,毅然将上下联中的的一个字涂去,联意顿时显佳,众人拍手叫好。请写出新娘巧改后的对联。
上 |
联 |
: |
|
|
|
|
|
|
下 |
联 |
: |
|
|
|
|
|
|
7、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
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
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有个小组在对联创作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发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 |
联 |
: |
刘 |
禹 |
锡 |
陋 |
室 |
读 |
经 |
, |
苔 |
痕 |
上 |
阶 |
绿 |
下 |
联 |
: |
陶 |
渊 |
明 |
|
|
|
|
, |
|
|
|
|
|
答案:东篱采菊,花圃见南山。
9、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 |
联 |
: |
尖 |
山 |
似 |
笔 |
, |
倒 |
写 |
青 |
天 |
一 |
张 |
纸 |
下 |
联 |
: |
|
|
|
|
|
|
|
, |
|
|
|
|
答案:梯田如叶, 铺满大地一方园
10、请为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续写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
下 |
联 |
: |
|
|
|
|
|
|
|
|
|
|
|
答案: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
11、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
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
12、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
|
|
|
|
|
|
|
|
|
|
|
|
|
|
|
|
|
答案: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注:“对对/字数等/词相对,联联/仄平合/意相联”概括了对联的四个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意思相关。之所以不说“平仄合”而说“仄平合”,是为了与对联“仄起平落”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