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医生(日剧)

(2010-08-20 12:05: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记录

       一部很不错的心理电影,段落式日剧,藉由心理医生恭介在治疗病患时,去审视病患的过往,渐而带出许多现代人共通的心理问题。一集一个故事,以一集的时间长度去处理一个病患的心理问题,再怎样千回百转的情节,在45分钟时间里就会有结局。当然,心理问题并不是以一集所呈现的长度可以解决的,不过这样的长度正好,作为一部皆具娱乐与专业性质的电影。

      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前十回的十个案例典型而且精彩,犹如发生在眼前的真实故事,最着重强调的是家庭的爱:
      由于幼年目睹父亲被人从高楼推下去而失忆并患上恐高症不敢上高楼的求职女子(第一回);

由于罪恶感而选择刻意抽离自己的记忆,忘记自己的身份,以另一个身份重新生活的贵子(第二回);
      由于在单亲家庭长大得不到家庭温暖而患上过食症每天夜里独自不停吃东西再抠喉吐出来的高中女生(第三回);
      由于幼年被亲生父亲性虐待留下阴影患上恋爱依存症每晚找不同男人上床的上班女郎(第四回);
      由于父亲过于冷落而母亲又不信任自己患上暴力症打坏家里的墙打了母亲的男孩(第五回);

由于患了忧郁症而无法正常工作的中年男子(第六回);

由于看到男友葬身火海而患上创伤后反应激障碍的准新娘(第七回);
      由于对曾经抛弃家庭跟别的男人走掉的母亲的阴影而痛恨自己长得越来越像母亲的脸患上丑型恐怖认为自己丑的不能见人的整容医生的妹妹(第八回);
      由于一直跟父亲相依为命过度依赖父亲患上共存症一想到父亲会离开自己就双腿不能动弹的女子(第九回);
      由于每天在家的孤独感和不被需要而被忽视导致被密教麻醉洗脑的家庭主妇(第十回)。
      甚至楷医生的病根也是童年创伤——目睹母亲坠楼身亡摸到满手的血过度恐惧造成了强迫洗手症(最终回)。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从头开始,很有身份的一个公司部长假扮失业者在公交车上进行性骚扰时被抓,对峙过程中,心理医生发现疑点,最终发现:他是因工作压力过大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无奈的表情说明他知道这是不应该的,就是控制不了。于是心理医生出面,要求把这个人交给他处理。心理医生在这里更像一个侦探,抓住线索,顺藤摸瓜,找到症结所在。

竹野内丰扮演的楷医生英俊寡言,他敏锐的观察力,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和细致全面的治疗很让人感动,可他也有病——强迫洗手症。能医不自医吗?这个谜从第一回吊人胃口到最后。

诊所的设置:柜台、沙发、植物、单独的咨询室,还有楷医生平静得略微落寞的神情、干净的面容、简约的服饰、敏锐得让人佩服的洞察力、专业的解释……一切都透着一股让人信任的气息。

患恐高症的浅井智子一搭电梯或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会感到心悸,呼吸困难,影响求职而求助心理医生。在楷医生的接待过程中,不难看出很多咨询技术的运用:适当的音量语速和积极关注、专业知识的解释、具体化……从站到书上到椅子上,也算是一步一步脱敏的治疗。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的过程。在安静的咨询室里,智子斜躺在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开始自由联想,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这一场景与第三次治疗时的催眠很相似,在楷的鼓励和引导下,智子逐渐沉入往事的回忆中,内心深处无意识的闸门不觉地打开了,当谈到幼儿园时,智子表情痛苦,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出现了“抗拒”。爸爸称呼的不同以及“黑痣叔叔”“别杀他”这些字眼的流露,引导着楷发现了她的心理症结的所在——幼年时的精神创伤。比较富于喜剧性的是楷的纸上推导过程,在下面几集中也有表现,我想,如果没有深厚和敏锐的思维是无法做到这一层的,虽然有夸大的嫌疑。另外楷很直接的到病患家里去做调查,这不合心理医生的职责范围。

这一回的最后一幕:智子没等楷说完话,就一个箭步跳上了台阶,手扶栏杆,脚下是她曾为之深深恐惧的高楼深渊,但是现在的她已经完全不在乎了,正印证了那一句“没有跨越不了的过去”。

在第七回,三七子医生的生日聚会上,襟子(三七子医生曾经的患者)看着炉火,紧握酒杯的手激烈颤抖以至酒杯坠落碎裂,而这一切都被楷看在眼里。转眼餐厅老板端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大家高兴的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几步之遥的襟子望着烛火,却仿佛突然置身于另外一副情境:熊熊火海,曾经的男友转头望着自己。襟子感到一阵心悸,呼吸突然变得急促,甚至身体也不由地颤抖起来。这一切同样没逃过楷的眼睛职业的敏感使楷意识到襟子的状况与火有关。经与襟子的未婚夫了解,襟子每年生日前后都会出现此类症状。至于火,他们两个月前曾目睹一场火灾,但襟子并未出现让人担心的状况。楷认为襟子是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创伤可能来自火灾。但襟子却对此提出质疑,阻抗很激烈。反应过激的否认表明襟子对自己的问题仍持回避态度。在初期阶段,取得对方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证明,楷的判断没有错,而襟子最终也愿意接受治疗。治疗室内,襟子通过情景重现式的回想,用六年后的相对成熟的心灵重新体验那次创伤……了解了整个经过后,楷认为襟子应该办丧事。因为襟子因为男友母亲的期望,压抑本应该经历的悲伤,而通过丧事仪式可以治疗创伤, 将内心的悲痛寄托于这些仪式,内心也能获得平静” 。经过一系列波折,襟子最终是在对勇树祭拜时与勇树妈妈的一番交谈,使得自己的自责愧疚心里通过勇树妈妈的谅解而得以解除,也使得自己内心的悲伤痛苦在睹物思人的情况下得以挣脱,这些情绪也在她与勇树妈妈的交谈中得到宣泄、在勇树妈妈的支持下得到解脱,而PTSD也就在襟子失声痛苦的那一刻走向了落幕。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医生楷的魅力再次显现,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技术、真诚的态度,无一不让人折服。

襟子对于火的恐惧与楷极相似,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推动楷内心的心理变化,因为他也曾有过相似经历,本身也深藏着一个秘密,曾试图打开却一直未能成功,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楷也走上一条自救的道路,这在最后一回中得到体现。再次证明:心理咨询是一项助人自助的行为活动。

对于心理治疗,医生更多的是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童年挖掘,虽然过去是不可改变的,但是让患者回到过去,化解阴影和改变当时的认知是有可能的。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治疗,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几乎每一个案例的治疗都有家人的帮助和协作,有的甚至是对家人的共同治疗。这是目前国内治疗很缺乏的地方。治疗心理疾病重要的不是药物,而是爱,亲情,关怀,信任。当心中充满幸福和满足,自然就不再有伤。

“没有跨越不了的过去!”这句话贯穿《心理医生》,从头至尾,每一个病例,每一个求诊者,甚至是楷本身,都利用这句话,面对自己心理上的缺口。而楷的强迫洗手症也成为一条线索,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严重,最终得到化解。

不过,这部剧在处理心理问题的同时,常把楷与命案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不大认同的地方,心理医生毕竟不是侦探。另外,还有很多缺点,比如某些部分的心理推敲太快,或是太过直觉式,扭曲了心理咨询的真实面目。还有些场景,如公车坠崖的治疗,有点夸大了楷的呼风唤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