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日剧)
(2010-08-20 12:05: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记录 |
由于罪恶感而选择刻意抽离自己的记忆,忘记自己的身份,以另一个身份重新生活的贵子(第二回);
由于患了忧郁症而无法正常工作的中年男子(第六回);
由于看到男友葬身火海而患上创伤后反应激障碍的准新娘(第七回);
竹野内丰扮演的楷医生英俊寡言,他敏锐的观察力,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和细致全面的治疗很让人感动,可他也有病——强迫洗手症。能医不自医吗?这个谜从第一回吊人胃口到最后。
诊所的设置:柜台、沙发、植物、单独的咨询室,还有楷医生平静得略微落寞的神情、干净的面容、简约的服饰、敏锐得让人佩服的洞察力、专业的解释……一切都透着一股让人信任的气息。
患恐高症的浅井智子一搭电梯或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会感到心悸,呼吸困难,影响求职而求助心理医生。在楷医生的接待过程中,不难看出很多咨询技术的运用:适当的音量语速和积极关注、专业知识的解释、具体化……从站到书上到椅子上,也算是一步一步脱敏的治疗。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的过程。在安静的咨询室里,智子斜躺在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开始自由联想,随着脑中所涌现的念头脱口而出,这一场景与第三次治疗时的催眠很相似,在楷的鼓励和引导下,智子逐渐沉入往事的回忆中,内心深处无意识的闸门不觉地打开了,当谈到幼儿园时,智子表情痛苦,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出现了“抗拒”。爸爸称呼的不同以及“黑痣叔叔”“别杀他”这些字眼的流露,引导着楷发现了她的心理症结的所在——幼年时的精神创伤。比较富于喜剧性的是楷的纸上推导过程,在下面几集中也有表现,我想,如果没有深厚和敏锐的思维是无法做到这一层的,虽然有夸大的嫌疑。另外楷很直接的到病患家里去做调查,这不合心理医生的职责范围。
这一回的最后一幕:智子没等楷说完话,就一个箭步跳上了台阶,手扶栏杆,脚下是她曾为之深深恐惧的高楼深渊,但是现在的她已经完全不在乎了,正印证了那一句“没有跨越不了的过去”。
在第七回,三七子医生的生日聚会上,襟子(三七子医生曾经的患者)看着炉火,紧握酒杯的手激烈颤抖以至酒杯坠落碎裂,而这一切都被楷看在眼里。转眼餐厅老板端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大家高兴的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几步之遥的襟子望着烛火,却仿佛突然置身于另外一副情境:熊熊火海,曾经的男友转头望着自己。襟子感到一阵心悸,呼吸突然变得急促,甚至身体也不由地颤抖起来。这一切同样没逃过楷的眼睛。职业的敏感使楷意识到襟子的状况与火有关。经与襟子的未婚夫了解,襟子每年生日前后都会出现此类症状。至于火,他们两个月前曾目睹一场火灾,但襟子并未出现让人担心的状况。楷认为襟子是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创伤可能来自火灾。但襟子却对此提出质疑,阻抗很激烈。反应过激的否认表明襟子对自己的问题仍持回避态度。在初期阶段,取得对方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证明,楷的判断没有错,而襟子最终也愿意接受治疗。治疗室内,襟子通过情景重现式的回想,用六年后的相对成熟的心灵重新体验那次创伤……了解了整个经过后,楷认为襟子应该办丧事。因为襟子因为男友母亲的期望,压抑本应该经历的悲伤,而通过丧事仪式可以治疗创伤,
襟子对于火的恐惧与楷极相似,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推动楷内心的心理变化,因为他也曾有过相似经历,本身也深藏着一个秘密,曾试图打开却一直未能成功,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楷也走上一条自救的道路,这在最后一回中得到体现。再次证明:心理咨询是一项助人自助的行为活动。
对于心理治疗,医生更多的是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童年挖掘,虽然过去是不可改变的,但是让患者回到过去,化解阴影和改变当时的认知是有可能的。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治疗,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几乎每一个案例的治疗都有家人的帮助和协作,有的甚至是对家人的共同治疗。这是目前国内治疗很缺乏的地方。治疗心理疾病重要的不是药物,而是爱,亲情,关怀,信任。当心中充满幸福和满足,自然就不再有伤。
“没有跨越不了的过去!”这句话贯穿《心理医生》,从头至尾,每一个病例,每一个求诊者,甚至是楷本身,都利用这句话,面对自己心理上的缺口。而楷的强迫洗手症也成为一条线索,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严重,最终得到化解。
不过,这部剧在处理心理问题的同时,常把楷与命案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不大认同的地方,心理医生毕竟不是侦探。另外,还有很多缺点,比如某些部分的心理推敲太快,或是太过直觉式,扭曲了心理咨询的真实面目。还有些场景,如公车坠崖的治疗,有点夸大了楷的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