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的七种微量元素

标签:
牛奶微量元素营养健康 |
分类: 奶品文化 |
一铁
牛奶中的钙、钾、镁含量较多,它们可使胃内容物呈碱性,而碱性状态是不利于铁的吸收的。与铁相比,牛奶中的铜含量更少;铜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大部分以血浆铜蓝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它能将人体不能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价铁。在饮用牛奶的同时,应合理补充铁质。
人体内铁的主要功能为:
(1)合成血红蛋白,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致贫血;
(2)合成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较血红蛋白强,在横纹肌与心肌中起到氧气储存作用。当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以供肌肉收缩的急需,铁缺乏时对肌肉内肌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
(3)构成人体内必需的酶:极少量的铁构成人体必需的酶,如各种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等,参与各种细胞代谢的最后阶段及磷酸腺苷的生成,它是细胞代谢不可少的物质。在铁缺乏的早期,可能在贫血出现以前,此类含铁或铁依赖酶的功能即受影响。铁缺乏可导致贫血、免疫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金属铅的吸收、有害的妊娠结局。
二锌
三铜
铜也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大部分的铜以血浆酮蓝蛋白氧化酶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这种多功能的氧化酶,能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二价铁离子,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三价铁,以促进铁在肠道的吸收率,为制造血红蛋白贮存原料。铜能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并具有抗氧化作用。铜缺乏时,会出现贫血、含铜酶活性下降。
四碘
牛奶中碘含量变动较大,沿海地区奶牛生产的奶比内陆地区碘含量较多,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成分。全脂奶正常含碘量为40-90mg/kg,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奶类摄入建议量为300mg计算,每日可摄入12-36g的碘, 能够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s)的8-24%,很难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因此有必要摄入海产品补充碘的需要量。
碘在体内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完成的,参与能量代谢,促进物质分解,增加耗氧量,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并对垂体支持作用,促进体格发育,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依赖于甲状腺激素的存在。机体因缺碘导致一些列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和青春期与成人期,都会有不同症状表现,如克汀病、新生儿甲状腺肿、智力发育障碍和成人甲状腺肿大。
五硒
牛奶中硒含量为100-300mg/kg,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奶类摄入建议量为300mg计算,每日可摄入30-90mg的硒, 能够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s)的60-180%。
我国营养学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相关试验,提出成人每日膳食硒的供给量为50mg/d。硒具有抗氧化作用,是若干抗氧化酶的必需组成;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通过脱碘酶调解甲状腺激素来影响全身代谢;抑制癌细胞生长;拮抗重金属毒性。
六铬
牛奶中铬含量为388mg/kg,初乳中含量约为常乳中的5倍。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奶类摄入建议量为300mg计算,每日可摄入116g的铬, 能够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s)的230%。
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对铬在动物体内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证实三价铬作为葡萄糖耐受因子的成分,具有协同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参与葡萄糖和脂类的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由于铬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过程并具有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因而对促进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有明显作用。因而,铬是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七锰
牛奶中锰含量为20-40mg/kg,与人乳接近。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奶类摄入建议量为300mg计算,每日仅可摄入6-12g的锰,很难满足人体生理需要,可通过多摄入坚果、粗粮、叶菜和鲜豆类,来弥补奶类中锰的不足。锰在体内,一部分作为金属酶的组成部分,一部分作为酶的激活剂发挥作用。锰缺乏可引起动物多种生物化学方面和组织结构方面的缺陷,例如出现弥漫性骨骼矿质化和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