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新国标:究竟利大还是弊大?
文/思蜜客
两年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曾经让中国乳品行业遭受当头一棒,奶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一直期待国家尽快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检验手段来保障或提升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然而,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乳业“新国标”却让不少人大失所望,更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历史的倒退”。原来新国标中对于生乳中的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回到25年前的标准。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
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
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倍。此外,一度呼声颇高的体细胞标准,也未出现在终稿中。体细胞,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早已通行,有专家指出:“不设此标准,新国标开宗明义的生乳应来自‘健康乳畜’的定义几乎是一纸空文。”换句话说,依照这样的新标准,中国的合格原奶质量也是全球最低的。新国标的出台,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针对关键性指标的降低,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我们都明白,有好奶源才会有好牛奶,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在这样的常识面前,“奶粉和鲜奶品质不会下降”的说法显然无法自圆其说的。谁都知道,蛋白质不会平白无故产生,从生乳到牛奶的加工过程中,如果不另行添加其他蛋白质,倒退的生乳蛋白质含量必然同时带来奶制品蛋白质含量的倒退;同样的道理,在灭菌技术并未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生乳菌落总数一下放宽四倍,必然也会影响到奶制品的饮用品质。
毒奶粉事件后,广大百姓普遍希望提高中国原奶的质量和安全性时,竟然颁布了如此落后的新国标,实在令人费解。
新国标支持者认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所以爆发,正是因为过去的生乳标准强调蛋白含量的要求太高了,部分散户奶农达不到要求,才不惜铤而走险。他们认为蛋白质含量降低、菌落数放宽,是兼顾行业现实,保障散户奶农的利益,因此,如果急于比照欧盟或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乳业才要跨了。”然而,这种说法引来了诸多非议。有人指出这种论调的出现意味着“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反思已经走向歧途。”我们不去找出引发三聚氰胺事件的根本原因,而认为只要降低原奶检验标准就能保护奶农的利益,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逻辑混乱”。中国目前的原奶质量普遍较低是事实,然而,造成这种“国情”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奶牛养殖方式,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如果基于这样的国情,就断然降低原奶检验的标准,是在“鼓励落后”而不是“促进改善”。事实上,生乳蛋白质含量主要与饲料好坏有关,是一个饲养技术与饲养成本的问题,不舍得用更好的饲料当然不会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这与“国情”无关。其实,只要国家相关部门及乳品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奶农的指导和扶持,不断提高奶农的奶牛饲养技术水平,原奶质量保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四川新希望乳业的一位高层直言,“奶牛正常养殖,生乳完全可以达到2.95%,反之,必是养殖不科学,现在标准低了,其后果就是再不科学也可以达标,中国奶源质量何时才能真正提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一位专家一言以蔽之,新国标将“食品安全问题和民生问题混为一谈了”,从而可能坐失行业自新的机遇。
如果说基于中国国情而制定的乳品新国标是为了保护广大奶农的利益,那么中国的乳品消费者,也就是广大民众的利益如何保障?这似乎有违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辩证关系。用这样的标准检验出的“合格”原奶制成的乳制品其品质及安全性如何保证?如今,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面对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再者,国外的乳业巨头们也纷纷瞄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将是中国的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任度大大下降,转而选择“洋乳”,国乳企业将会慢慢失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而慢慢失去市场。试问到那时,中国乳业何去何从,中国奶农将何去何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国标似乎也有违了中国乳品产业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发展观。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乳品新标准后退,将会给中国乳品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发展中遇到了困难,用倒退的方法解决问题绝无出路。从未见过一个强行维护落后生产方式,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业会有大的发展。面对奶源瓶颈,政府和企业应该放开眼光,正视问题,积极找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办法,而不是向后看,保护落后。
“世界最低”的新标向国际同行传达了巨大的商机,洋乳品的品牌价值将会得到不断的升值,而国产乳品的品牌价值将会越来越贬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独子当宝的中国父母们,会义无反顾地将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感寄托于质高价高的洋品牌。国内乳企在短暂获利之后,就慢慢体验人们是如何用鄙视的眼光去看待质次价低的国产品牌吧!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新国标的后退,显然是弊大利小。但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还需作更深入的分析论证。不过,可能还有一丝希望的是,最近有关部门透露出要对新标准进行微调的信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广泛听取百姓意见,使微调后的新标准能够摆脱“世界最低”的称号,让新标准更加合理化,在保护奶农利益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之间获到最佳平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