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奶粉再露头,为何杀鸡难以儆猴?

(2010-07-13 00:02:00)
标签:

毒奶粉

三鹿奶粉

三聚氰胺

杀鸡儆猴

青海省

杂谈

分类: 杂谈

毒奶粉再露头,为何杀鸡难以儆猴?

文/思蜜客

 

    根据诸多媒体近报,中国青海、甘肃和吉林等省份陆续发现有毒物质三聚氰氨严重超标奶粉。根据甘肃省质检部门提供的检验结果,样品中超出限量值标准最少的为86倍,最高的达559倍,限量值超标最高的样品中每千克奶粉的三聚氰氨含量是1397毫克。而联合国最新公布的标准是,每千克婴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氨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

   警方调查得知,这批奶粉样品来自青海省东垣乳制品厂,这个厂生产的东垣牌奶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少量在青海销售。警方并且查明,东垣乳制品厂的这批原料绝大部分来自河北省。青海省东垣乳制品厂的法人代表和生产厂长都已被警方控制。

  “三鹿奶粉事件”至今已经快两年了,期间仍出现了好多起“毒奶粉再现”之事,三聚氰胺就象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搅得人们心神不定,实在让人揪心。

毒奶粉再露头,为何杀鸡难以儆猴?

                                   【图片来自网上】

   “三聚氰胺”真是个幽灵,每当喝牛奶的时候,就会很不自觉的想起它,以往那种喝牛奶的痛快感好像已不复存在,三聚氰胺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太深了。可恨的三聚氰胺,它伤害了因为奶粉事件中毒的孩子们,伤害了几十年悉心培育的中国奶牛产业和奶业市场,伤害了诚信为本的民族之魂。

毒奶粉再露头,为何杀鸡难以儆猴?

                                                       【图片来自网上】

   无可否认,官方对三鹿奶粉事件处理还算是下了狠手了,那么大的品牌、厂子都被破产处理掉了,相关的官员也被革职降职,该企业的老总,乳品行业响当当的人物,按照理讲也应该是个大人物了,也都成了阶下囚,判了大刑。按理说,应该能够达到杀鸡儆猴之效果了吧,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去涉足毒奶粉害人勾当呢?难道现代人对杀鸡儆猴这种作法已经麻木不仁了吗?

    说起“杀鸡儆猴”,本来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当着猴子杀鸡,让鸡满地飞毛的挣扎,血流四溅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让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在三国故事中,孔明于挥泪斩马谡之时说:“昔孙武所以能制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交方始。若废法何以讨贼,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这就是平乱与治乱的权术,就是杀鸡儆猴的妙用。在历代国家治理中,为了要巩固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对于这犯科作乱者,应予严惩痛处,借几个人头教他们瞧瞧。这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棺材泪涟涟”的攻心战术,“杀鸡儆猴”的意义所在。

毒奶粉再露头,为何杀鸡难以儆猴?

                                        【图片来自网上】

    就“三鹿事件”的处理结果来说,杀了“三鹿奶粉”一个大品牌,还杀了几个大人物,连相关的猴子也杀了,可是似乎没有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好像连个鸡也没有吓倒,三聚氰胺毒奶粉还是多次重现江湖,这是何故呢?为什么古代的经典成语杀鸡儆猴、杀一儆百都不起作用了呢?难道这些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么?这是为什么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乎,想起了那段经典的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杀头的危险。”就此看来,现代人的逐利欲望越来越强了,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脑子里都充满着向钱看的观念,对这种人来说,这些被查封的毒奶粉可能涉及到的不仅仅是300%的利润,在侥幸心理的驱动下,那么为了高额的回报,他们自然就会做出铤而走险的行为。看来,在此情况下,对于那些利欲熏心的猴子们来说,杀鸡固然是难以儆猴了。

   诚然,以上分析只是从“猴子”和“鸡”的角度来考虑的,要真正杜绝“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单靠杀几个“鸡”“猴”,是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出台实施了,应该尽早让它落到实处,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把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让那些不法“鸡猴”们没有可乘之机,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