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氧化氯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应用

(2011-05-27 15:04:51)
标签:

杂谈

二氧化氯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应用

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 通常采用紫外线消毒、甲醛熏蒸、过氧乙酸熏蒸等物理化学方法来消毒接种箱。但由于这几种药剂气味较大,同时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 微生物也生产了适应性,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污染少的杀菌剂就成为必然。

   二氧化氯是近几年来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新型杀菌剂, 由于它具有高效与安全两方面的显著特点, 尤其是无残留的卓越性能使之在食品、 医药、卫生等诸多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定为 AI级高效安全消毒剂。为此,就二氧化氯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菌株  菌种: 香菇 LE- 9701 金针菇 CR- 9802

1. 2  供试试剂 36%甲醛溶液: 为无色、 有毒、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8%过氧乙酸溶液: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醋酸味,其分解物为无毒成分,无残留毒性, 20%浓度以内一般使用安全。2%二氧化氯溶液: 为无色、 无味、 无毒的透明液体,不燃、不挥发、不易分解,原液稳定。在室温下保存12个月, 有效成分下降率小于 3%

1. 3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NaCl 5g, 琼脂 15~ 20g ,加蒸馏水至 1, 000mL, pH7. 4, 121℃,灭菌 30min。马铃薯培养基: 将马铃薯(去皮) 200g, 切成约2cm2

的小块, 放入 1, 500mL 的烧杯中煮沸30min, 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 取其滤液加蔗糖 20g, 再补足水至1, 000mL, pH 自然, 116℃ , 灭菌 20min 备用。

1. 4  主要设备 木制接种箱 1. 2m*0. 6m * 0. 7m 喷雾器、高压灭菌锅等。

1. 5  应用方法 我们根据食用菌菌种生产的特点, 分别选择甲醛、 过氧乙酸、 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用于食用菌菌种生产中进行对比, 方法如下: 在体积相同的3个接种箱中, 分别用甲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灭菌, 其熏蒸方式分别为:用酒精灯直接加热36%甲醛溶液,甲醛溶液用量为 8Ml,作用时间为8小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18%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溶液用量为 10mL /m?, 作用时间为8小时; 2%二氧化氯溶液在接种箱内喷洒,其用量 10mL/m?, 作用时间为8小时。每小时对接种箱内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同时分别用此接种箱接种香菇、金针菇菌种, 经培养后检查菌种合格率。

2  实验结果

按要求对3个接种箱内空气中微生物定时取样检测,在较短的时间内, 二氧化氯消毒剂活化后挥发出来, 即可杀灭 99%以上的各种微生物,而甲醛和过氧乙酸相对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较之要欠缺一点。从消毒效果看,二氧化氯熏蒸接种箱可达到较好灭菌的效果,可代替甲醛或过氧乙酸。并且甲醛和过氧乙酸在熏蒸时需要酒精灯加热,而二氧化氯不需加热即可用于空间熏蒸的目的,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对在上述3个接种箱内接种的香菇、金针菇二级菌种, 经培养后进行合格率检查, 并对 100批生产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 在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熏蒸的接种箱中接种,其二级菌种的合格率要比用甲醛或过氧乙酸作为消毒剂熏蒸的接种箱中的二级菌种的合格率要高, 染杂菌的几率要小。

1  接种合格率统计(%)

消毒剂         二氧化氯              甲醛              过氧乙酸

香菇            97.3                  92.2               93.4

金针菇          98.5                  91.5               94.1

3   结论

由于二氧化氯消毒剂经活化后, 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能使微生物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 导致肽链断裂, 蛋白质失去活性,微生物死亡, 从而对细菌、芽胞、真菌、病毒等有杀灭作用。且其用量少、成本低,使用方便、省工省力, 杀菌效果好。因此,可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推广使用。

www.chinaclo2.cn           中国消毒水网

020--82382246    82396605-80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