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使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标签:
交通运输盐酸泄漏事故防毒面具洗眼器杂谈 |
分类: 九品百科 |
盐酸使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1、事故防范措施
根据有关组织对95个国家从1962年到1987年25年间的资料统计,化学品泄漏突发事故来源从多到少依次为运输(649)、工艺过程(627)、贮存(437)和搬运(182),按事故基本原因则依次是机械故障(598)、碰撞(470)、人为(399)及外部因素,如地震、雷击(283)。
综合前面分析和上述资料,为避免风险事故及其对环境和人群的危害,建设单位应树立环境风险意识,注重并落实安全管理和环境风险防范。为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项目在各个环节中风险因素,建设单位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并从设计、生产和管理等方面予以重视:
2、设计中采用安全防范措施
盐酸等泄漏事故的防范措施
盐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贮罐(槽)四周要设置围堰,罐区应建立事故贮槽,防止泄漏的盐酸流至地面,腐蚀地面,污染环境。
在现场设置冲洗水管,对泄漏地面的少量酸进行及时冲洗,并及时堵漏。应采用耐酸地坪,以防止腐蚀。对大量泄漏的酸,应利用围堤或地坑收集,然后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排放。
另外,在盐酸产品贮存槽罐上必须安装呼吸口以及呼吸器,以避免盐酸烟雾的产生。
设置废酸收集槽,以收集检修时产生的残留在管道中的废酸,并妥善处置。
3、盐酸等运输过程的防治措施
盐酸等运输槽车性能必须绝对可靠,贮槽应定期检验,槽车在出发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必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原料运输路线应尽可能选择居民稀少的路线,严禁穿越人口密集的城市道路,以减少万一发生泄漏事故而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具有运输危险品的知识,驾驶员还需由熟练的驾驶技术,在运输时必须谨慎行驶,加强了望,避免与其他车辆相撞或翻车。运输车辆应标有醒目的危险品运输标志。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危险品的装运应做到定车、定人。定车就是要把装运危险品的车辆,相对固定,专车专用。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在采取应急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疏散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协助前来救助的公安交通和消防人员抢救伤者和物资,使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
4、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各车间根据工作环境特点配备各种必须的防护用具和用品。包括淋洗室、洗眼器、眼面防护具、工业安全帽、工作帽、防护手套、防护鞋靴、防毒面具、耳塞、耳罩及护肤用品等。
5、生产运行操作中的防范措施
开、停车和检修状态下,需要排空的设备和管道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排放的物料予以收集和处置,严禁乱排乱放。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进行运行中设备和管道的检查和及时维修等工作。
在运输过程中万一发生翻车或与其他车辆相撞事故,必须及时报警和处理,如有泄漏要尽可能进行堵塞,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6、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在必要的位置设置冲洗管、洗眼器,万一发生物料泄漏,喷射伤人时可及时应急冲洗处理。同时,厂区应设有较完善的预防急救设施,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岗位有专用防护设施,如洗眼器、眼面防护具、工业安全帽、防毒面具等。
泄漏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应急方案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如酸槽泄漏时应及时堵漏,能收集的酸液尽量收集,不能收集的应用石灰乳中和。堵漏人员必须戴上防毒面具,穿好防护衣,以免中毒和烧伤。其余人员应组织撤离以免中毒和烧伤。
在工程设计中污水处理站应设置事故排放储存池,一旦污水处理设施出现事故,可充分利用事故池作为缓冲进行抢修。
7、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职工较全面的接受有关安全卫生的政策、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不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增强职工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在各生产装置内应按编制情况设专职安全员,并按规范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所有操作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才允许上岗。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本工程的有关操作规程,操作员不仅应熟练掌握正常生产状况下本岗位和相关岗位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而且应熟练掌握非正常生产状况下本岗位和相关岗位的操作程序和要求。
前一篇:矿泉水纯净水桶装水二氧化氯消毒剂
后一篇:二氧化氯在国际上的批准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