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庄对话的三种方式(驻村手记连载一)

(2010-01-17 11:23:27)
标签:

驻村手记

村官

村主任

村干部

孔子

分类: 驻村手记

 

村庄对话的三种方式

 

把和谐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里,

相信它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与“村官”对话

 

    “有话当面讲,意见当面提。”

    一天晚上,为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党员队伍、群团组织、“六大员”等实用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老人协会、农民群众等“八个方面作用”,我与几位“村官”在对话。我想抓住一些“不和谐因素” 进行一番对话,努力促进村干部工作更加民主、和谐、快乐,促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有话当面讲,意见当面提。”我的开场白引起了反响。

    村主任说:“不论是对村干部、党员,还是对村民,我们都要这样说。”

    一位支委说:“我们不仅要说,而且要带头这样做!”

    “我认为,要改善村‘两委’关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组织实施、公开承诺、考评奖惩‘六步工作法’,使村党支部和其他各类组织、各支队伍协调运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总结说道。

    在与村干部单独对话中,我与村主任对话最多。这不是因为他在村里有楼房,在县城有住房,属全村首富的缘故。这是由于他经常私车当公车,开着“丰田霸道”来来去去,我不时搭他车子的便利。因此,我们的对话与交流常常在“霸道”里进行。尽管谈话气氛有时融洽,有时龃龉,但双方的感情既投入又真挚,也体现了“有话当面讲,意见当面提”的工作原则。

    有一次,我问他这样几个问题。

    问:村民说你“一枝独秀”,称你为老板“村官”,你是怎么看的?

    答:自己村没有什么资源,多数人到外面打工。我开了20几年车,也没赚到什么钱。前几年,我在外地做矿山是赚了一些钱。我们村是全镇3个贫困村之一,村民主要还是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如果大家都能赚到钱,我也很高兴。

    问:回来当主任,你真正想带领群众致富吗?

    答:去年换届时,乡亲们认为我头脑灵活,会闯荡市场,有活动能力,觉得我能带领大家致富,所以,纷纷要求我回来竞选村主任。可是,我们村是一个“空壳村”,你来之前债台高筑达20多万,连正常运转都困难,根本谈不上做什么事情。

    问:你目前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想做的事情很多。前几年村里没办学了,我们把小学当村部用。可学校破烂不堪,四处漏雨,不能正常办公。你去要几万元来,我看可以把村部先整修起来。

与村民对话

    为带动农民群众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驻村伊始,白天走,晚上走;村干部带我走,自己一个人走;想着走,走着想,我便走遍全村每座房子人家,与大部分村民进行了首次“对话”。可是,这样的走访,如此相互问候的对话,我认为有意义,但意义不大。说它有意义是可以“对号入座” “见个面”,知道村民“房子怎样”“住在哪里”等;说它意义不大是因为他们都很客气,“对话”的内容十分有限。

    对此,我选择了50多户有代表性的村民进行走访,大都单独走访,少则2次,多的3次以上。

    有一次,一位村民向我提了好几个意见:

    民:你会来走走,有的村主干已经10年没到过我家了。

    我:怎么会这样?我们村才150户人家,我已经要求村两委干部在上个月之前对近年来没有走访的农户都要走访一遍。

    民:你定的标准太高了,有的村干部长这么大还没到过我家呢!

    我:我觉得标准有点低,不走访,不沟通,怎么知道大家想什么呢?怎么了解大家诉求呢?

    民:有的村干部只顾自己富,不管农民苦。

    我:你说详细点?

    民:……

    还有一次,一位村民到处扬言要组织村民去上访告村主任。

    民:他有七条罪状。

    我:我知道你说的那所谓的“七条罪状”。(村主任跟我说过这个事。)

    民:这些事是在你来之前发生的,你怎么会知道的?

    我:有些是你误解了,有些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让你误会了。我是从市司法局来的,你要相信我们会依法办事的。

    民:我相信你,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我们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过你也要答应我的一个要求,从今以后要做到“有话当面讲,意见当面提。”

    民:我答应你。

    ……

    经过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一次次心灵的沟通,摸清实情,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与村干部共同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一场可能引起集体上访的事件终于平息了。

与自己对话

    一次,“孔子与捉蝉人对话的故事”吸引了我。

    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见一位老人拿竹竿捉蝉的技巧简直是出神入化。

    孔子问:“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何秘诀?”

老人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五粒珠子而不掉下来,捉蝉就像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得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

孔子听了频频点头,并转头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我想,作为一名村官对构建和谐村庄如果能做到锲而不舍,专心一意,还怕理不清构建和谐村庄的操作思路,掌握不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操作技巧吗?这是与自己对话,是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苏联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生活就其本质说是对话。”对话是干群关系的“粘合剂”,在许多情况下,“干群对话”是必要的,但往往是处于不对称状态。而我提倡并践行的村官与村官对话,村官与村民对话,村官与自己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是零距离的,面对面的,是处于一种相对对称状态的,也是一些土生土长的村官熟视无睹,自以为熟悉村情、掌握民情所缺乏的。

    我认为,构建和谐村庄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对话活动。因为只有倾听各方面的呼声,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充分激发和保持干部群众构建和谐村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换言之,才能真正做到“汇民意、聚民心、思民困、成民事”。

    构建和谐:从对话开始,就是在构建和谐村庄实践中,“要有和群众对话的本领和勇气”,对全村进行最广泛、最持久的对话。同时,不能只有一时的对话,而要把它贯穿于构建和谐全过程,也不能只有一届的对话,不管哪一届村两委都要开展相关的对话活动,并始终着眼于构建和谐村庄,改造于不和谐因素,追求于干群共同成长。

    与村官对话,与村民对话,这些方式都是外向型的。与自己对话,这种内向型的联系与对话方式,有人认为是“最复杂而又最简易,最高贵而又最朴实的方式”,在我看来,便是写驻村手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内容简介
后一篇:回复四眼先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