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航天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标准的五点补充

(2021-04-02 13:42:26)
标签:

质量日

归零

分类: 管理

有幸在航天工作过多年,印象最深的始终是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标准。其中,质量问题技术归零五条标准是从技术的角度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即: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质量问题管理归零五条标准是从管理的角度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要求,即: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我认为“技术五条”更为经典。2015年,以“双五条”为核心的“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管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并正式发布,成为ISO标准。

又是一个“航天质量日”。回顾曾经的那些经历,我觉得除了“双五条”,另有五点值得在归零过程中予以关注。

一是全面留证。在问题发生后,发现者或责任人首先应该全面收集并记录各类信息,可以参考“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记录问题发生时和上一个过程(工序、环节)中参与的人员及其活动;记录问题发生时与产品发生关系的仪器设备及其动作、状态和参数;记录问题发生时产品的状态、现象和参数;记录问题发生时正在进行的活动的依据(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等);记录问题发生时的环境状态(温度、湿度以及电、磁、噪声等)。这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却是后续几天甚至几个月归零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而且,从工作日志中查记录,远比询问和回忆可靠、高效。从另一个角度讲,在编制设计文件或工艺文件时,应充分考虑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功能性能参数;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应养成按要求及时、全面记录的习惯。如此,才能在问题发生时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在故障定位过程中,因某些信息未及时采集和记录而捶胸顿足,尤其是那些低概率、难复现的问题。

二是先简后繁。在排故过程中,如果列了故障树,对各底事件的排除应该遵循一些逻辑,比如说由外到内、由整到分、由简单到复杂。同时,排除要做到彻底,不能似是而非。这里讲的是方法而不是办法,是顺应客观规律而选择的最佳路径,不是针对个体而言,也不会立竿见影,可以简化但不能违背。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把产品折腾了个底朝天却没有任何发现,最终发现是测试电缆没插好;或者八九不离十就先排除了某个底事件,等另外的底事件全部被排除之后,回过头来做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底事件才是罪魁祸首。

三是过程可逆。如果要对故障产品的状态进行破坏,比如说拆解产品或者更改软件,应保证原状态可恢复。质量问题归零十之八九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因为一个底事件就把产品搞得面目全非,而让其它底事件无法排查。同时,我们要养成随时记录、拍照、录像、备份的习惯。对于不可逆的过程,应从后往前排,而且一旦完成就要对该过程画句号。对于问题导致的或是在归零过程中产生的“尸体”,务必保管和保护好,至少要到问题完成归零后不再需要“尸体”说话。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产品在拆装多次之后,怀疑问题原因是某个螺钉没拧紧,或者某个焊点虚焊,却因为不可恢复而大费周章地予以证明。

四是多方参与。除了质量问题归零“双五条”标准,航天还有一个“设计更改六条原则”,其中的一条叫做“各方认可”,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个别或少数项目成员百密一疏,以保证万无一失。在整个归零过程中,不是GJB5000AGJB9001C中的“利益相关方”都要参与,但应保证项目的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尤其是归零措施。这里的“相关人员”,可以借鉴航天的一些成熟模式,比如说“设计、工艺、操作和检验交流机制”中的四类人员,或者“项目1+1+4”中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质量主管、生产主管、工艺主管和物资主管。至于顾客或顾客代表、下游使用方等,可以通过归零评审或质量信息反馈单等形式正式告知。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因为信息没有及时传递,而导致归零措施没有在相关技术文件、产品、质量记录等方面得到落实,继而导致重复性甚至更高的成本损失,尤其是举一反三的内容。

五是知识复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航天代表着高精尖,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引领者,这也导致质量问题归零成了航天人的家常便饭。为了防止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航天经常组织典型案例的编制和展览,这是知识管理的一种典型形式,但还不够。近些年,知识管理日益得到各类组织的重视,也越来越成熟。质量问题的高成本损失,从另外的角度看也意味着高价值,更值得从系统的角度做好知识管理,比如说对知识的定义、识别、筛选、保护、分享、使用和维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知识复用,所以不仅要奖励总结并予以分享的人,也要奖励积极学习并加以复用的人。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年轻同志在质量问题发生后向领导或专家请教或求助时,领导或专家一拍脑袋:“这个问题在某型号曾经发生过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班小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