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大众宗教与社会秩序

(2014-07-03 15:44:10)
标签:

佛学

《中国大众宗教[美]韦思谛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阅读评论:


中国的民间宗教可谓丰富有趣。农耕社会的质朴在民间宗教里面无尽流露。例如流行于江南地区的五通神,折射出江南富裕地区求拜的除了财,更是对财产权的安全保障、契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诉求。不过中国的民间宗教的背景是乡村社会。中国不存在西方社会意义下的城市——即有市民公共空间和秩序的城市。如何脱胎于宗教而上升到法律制度(例如财产权保障、人身权等),只出现在西方。笔者认为这和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结合有关,由此发展出了法治社会。

 

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截然不同的是文化。也可以说这种迥异表现在价值观、社会秩序和政制上。宗教扎根于社会群体,各种不同的宗教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社会秩序。政治想要控制社会,就不得不对宗教进行影响。明清政府对民间宗教的做法可谓是大有智慧。不引起绝对的冲突,在对民间宗教进行刻画和加强权威时,干预的力量让人几乎无法察觉。民间宗教的合法化过程就是一个被官方利用改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秩序与政治秩序越发紧密结合的过程。

 

在中国有些是地方宗教,有些成为全国性的宗教。有的地方宗教的小神一跃成为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宗教,例如妈祖。妈祖天后之所以成为南方沿海地区的女神,其地位的高升与国家对南方沿海地区权威的逐渐加强是同步的。农民自己都很少能意识到国家力量的干预,当然这也是需要地方精英的合作。地方精英参与建造庙宇就是一例。

 

所以民间宗教不仅是习俗,更是一种宗族社会的秩序。例如妈祖崇拜,每十年举行一次的打醮,就是一次迅游。路线总是要经过由地主家族控制的依附村落,如果佃户或其他属民不能表现出适当的敬意,可能就会有麻烦了。可见,这种民间宗教的崇拜与地方精英的利益是紧密结合的。

 

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民间宗教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尽管国家有意刻画标志——儒家作为释义关帝的一种手段——但这一力量不是绝对的。最早的关羽庙是玉泉庙,属于佛教寺庙。在唐代灭佛政策趋缓时,关于迅速地替代印度提婆而成为佛教寺庙的保护人。到了宋代,道教也开始把关羽视为保护者。

 

不过当社会秩序在19世纪中期及其后遭到破坏时,民间宗教就会嬗变为反抗力量。例如,华北有些地区整个乡村都接受了白莲教的领导和自卫方式。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时,在全中国都能发现“反动会道门”的各种组织,他们的前身就是白莲教。直到今天还在台湾和东南亚存在。

 

白莲教尊天地,敬祖宗,比起基督教,有些明清官员认为它是“非邪教”。但是白莲教长期遭致明清政府的抵制这是事实。其主因乃是容易引起农民起义。白莲教扎根于农村,其末世论和弥勒救世特别受到穷人的欢迎。白莲教靠祖师传承教义,教义吸纳了儒释道三家的东西。有些教派提倡打坐练气功,有些则诵经吃斋。印路引(阴间介绍信)卖钱,也有信众捐献钱财。祖师下的弟子帮助信众处理葬礼,这填补了那些请不起职业宗教人士操作葬礼的需求空缺。

 

缺憾:本书最后一篇论文《孔子与其汉文别称“孔夫子”的创造》中,詹启华认为当时的适应主义者(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是皈依了儒,而不是中国人接受了洗礼。他说徐光启并没有承认过自己受洗。在遗稿文集和生平年表中都没有基本宗教礼仪的记录。我认为他参考的大量著作当中教会的资料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虽然我也没有大量地阅读过教会的资料,但就从我所阅读的教会人士撰写的资料来看,不是很认可他这个说法。


by 巴别塔荔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