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理解失独老人,因为我们都为人子女
(2012-07-19 20:49:22)
标签:
杂谈 |
今天和抱老师电聊了大半小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围绕着失独老人的话题展开的。正因为我写了一篇关于失独老人的文章被网易推首页之后,各大媒体纷纷做了失独老人的专题,就连白岩松也在CCAV的本周热点上讨论了失独老人,并引用了腾讯的那个专题内容和专访视频。
原本写失独老人是很随意的意念,并没有刻意去写这个东西。这完全是得益于前一阵子豆瓣上热议的女权主义,一些颇为奇葩的女权是所谓的独身主义、丁克族、支持计划生育者,甚至还嘲笑养儿防老的传统。这就是为什么这帮奇葩支持计生、支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她们提出给单身母亲儿童抚养补贴可见是不足为奇了。
恰好一位友邻黄靖云在我和女权对喷时,给我了腾讯那个失独老人的专题,我有感而发,遂写下简短的感想。所以,这次失独老人专题跟风还得感谢这位友邻才对。
抱老师说他的一位朋友就是刚失独,很痛苦。他们有自己的社群。抱老师想过了18会议去做做这个专访,我倒觉得很有意义,我也很想参与。我非常想了解这样一个失独老人的群体,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这次迫于舆论,计生委发话了,说会对失独老人群体做出一些相关政策,以照顾到这个特殊群体。但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每个家庭分到一点补助,那也是杯水车薪,丝毫不能解决他们的养老、看病问题。这些老人即将面临年老体弱多病的余年,没有子女的照顾,养老院也是不收的。他们当中有一部分能够依赖社保。
但你要想到的是,为什么有了社保,他们还感到不安全呢?
是社保还不够多?这不是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心灵上的创伤,以及失去子女以后未来生活上的更大不确定性和迷茫。有的老人老了,会帮忙带孙辈,至少他还有个生活的目标,还能一享天伦之乐。也有老人,不带孙辈,但有自己的兴趣嗜好,身心是很健康的。唯独失独老人群体,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不带儿孙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你叫他发展自己的嗜好,极大的悲痛让他们根本无法走出阴影。所以,我们任何人给出的建议,都是一种风凉话。确实,我们没有能耐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个什么样的精神打击和损失,你我即便做个换位思考,也无力体验到那份心境。
在我网易的博客下留言超过上千,我没能把所有的留言看一遍,但粗略看了一下,发现有些人的回应是有问题的。比如,他们会说:养儿防老,现在有几个子女会那么孝顺?想依赖子女,本身就可悲的,也够可笑的。
这些发言者,可能在回复时,连想都没有想过,什么是失独老人?他们完全没有概念,也无从体会,更不会去认真思考一下。敲打几个字眼,不疼不痒的很轻松,但失独老人的话题却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纷纷做专题的媒体可能意识到,这份话题的沉重,但我们还是有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当他们说出“会那么孝顺吗?”、“可悲又可笑”的字眼时,有没有去感受失独老人群体的内心世界?他们从没有做一个认真的思考,从态度上就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个话题。但我想说的是,这个话题事关那些失独老人一辈子的疼痛,他们迷茫而不知所措的余生!
计生委放出来的都是些空话,政策是否落实姑且不问,难道他们真的天真的以为,每月多给几百元补贴就足以弥补一切了吗?其实,计生委压根不打算负责。这些官僚主义都是虚伪的。因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做一个免费咨询的心理NGO和社群网络,在心理上更多的关切这个群体,尽量打消他们的顾虑,虽然创伤很难弥合。让各地的失独老人聚合在一起,希望有年轻人做义工,在业余时间常常陪伴他们,就好像是他们重获子女的温情那样,虽然这样的做法是无法完全替代真实子女的。
网络有暴力,有民粹,有垃圾,但网络也有温情和关爱。不敢说这是大爱大志,但每一件你可能所不屑的事情,总有人会去做的。而这,是那些说“没几个子女孝顺”、“养儿防老可悲又可笑”的人一辈子都不能想明白的。正因为我们都是自己父母的子女,所以我们能略微体会那些失去孩子的老人们的心境,正因为我们当中许多人已经为人父母,所以我们能略微体会那些失去孩子的老人们的心境。哪怕,这样的体会,只带来1%的理解,而失独老人们,真的很需要别人去理解他们的内心,哪怕只是1%的理解。
前一篇:80后的三十而立之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