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深处有一个独特的的珍稀冷水鱼养殖场
(2010-08-21 23:19:51)
标签:
冷水鱼养殖文化 |
长白山深处有一个独特的的珍稀冷水鱼养殖场 |
新华网 (2002-06-20 17:17:49) |
稿件来源:新华网 |
|
|
|
新华网长春6月20日电(记者 花羔红点鲑俗称花丽羔子,是栖息在水温0.5-15摄氏度,海拔高度600-1000米山涧溪流中的中小型冷水性鱼,被誉为“冷水鱼之王”。 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花羔红点鲑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原来稀少的资源已濒临绝迹。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这种珍惜鱼类的人工驯化研究,除了要解决繁殖技术上的难题,温度、海拔和水质都适合的驯化环境也是这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处长白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沟,一侧的山崖上有常年不断的山泉顺山而下,在沟底汇成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溪。由于这里海拔较高,水温总保持在0-10摄氏度,加上远离村镇,水质极好,是繁育花羔红点鲑的理想场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山泉年复一年流淌,其最大的利用价值也就是供过路的山民们解解渴或洗把脸。直到走出大山的人越来越多,看到城市里紧俏的居然就是这小河沟里的虹鳟和花丽羔子,已经具备了一定市场意识的山民们终于意识到,这山泉应该是他们致富的聚宝盆。 于是,他们依山傍水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场。山泉通过狭长的引水渠被导进总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9个梯级鱼池,然后流进沟底的小溪。顺山势而下的泉水经引水渠的束缚,形成湍急的水流,既模仿了冷水鱼生存的水流状态,保证了鱼池的水质,还解决了鱼场的用电问题。 从小生长在长白山区的鱼场场长周风声说:“我小的时候,经常能在山中抓到花丽羔子,可如今,长白区只有极少数的几条河流中还能见到这种鱼了。”他说,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他萌生了用养殖普通冷水鱼的钱,来进行花羔红点鲑人工驯化的念头。 提起花羔红点鲑,鱼场的工作人员周显刚很兴奋,他说:“为挽救这种名贵冷水鱼,我们从1989年开始,在长白山深处一个叫‘一面水’的地方采捕鱼苗进行驯化。那里风景优美,水质澄清,是这种鱼国内仅存的几个地段之一。” 鱼场专门为这些喜阴喜冷的家伙搭起了遮阴棚,连池里附着鱼卵的石头也换了好几种。但12年的驯化实验并非一帆风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曾经使鱼场很多人产生过放弃的念头。赵常武在鱼场已经工作5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因为对这项事业有感情才坚持到现在,否则,也早就灰心了。” 如今,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花羔红点鲑已经人工繁育到第三代。鱼场的鱼苗、鱼卵已远销四川、河北和辽宁等省。两年后更可为国内池塘精养、生态沟放养和旅游区的游钓提供大量苗种。 很多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客人慕名而来。“别看这里地方偏,可专程来参观的外国人也不少。上次一个韩国客人看到我们养殖的花羔红点鲑后激动得爱不释手,拿着照相机前后左右好一阵拍摄。”说这话时,周显刚的妻子李秀梅很有些骄傲。 鱼场也吸引了很多国内科研人员。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先后来过这里从事科研活动。一些学者将鱼场作为实验基地,进行冷水鱼养殖的深入研究。 周风声说:“最近,我们又成功将世界上另一种濒临灭绝的冷水鱼细鳞进行了人工驯化。”但他同时强调,“我们进行的驯化工作,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延续这些珍稀鱼种的生命。” 吉林省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杜晓燕说:“这个深山中的鱼场,对发展东北山区经济,开发长白山资源,保护世界珍贵物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完) 参考: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6/20/content_4500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