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影凌虚阁,钟声度远村”这是宋诗人王随写的《栖霞寺》一句。兔年白露过后,笔者第五次到达南京,专门到栖霞山栖霞寺一游。
从南京南站搭出租车,30多公里路程,到达栖霞寺。
栖霞寺也叫摄山,建于栖霞山下,依山而筑,走进寺内,只见树木葱茏,中间道路直到山门,红墙黛瓦,庄严肃穆,檐下一块牌匾,上书:“摄山栖霞寺”,为乾隆御笔,
1648年,清朝皇帝乾隆南巡,曾五次住在栖霞寺,并对寺庙进行修缮扩建。山门有一联:“栖山观自在;霞水乐长安”。过了山门,旁边树林中,有一座似莲花花瓣的鎏铜建筑,金光闪闪,上面刻有精美图案和华严经文。
在栖霞寺,有一个不大的湖,叫“明镜湖”,为清朝乾隆年间建,湖上立有观音塑像。不远处,有钟楼和鼓楼相对应,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有“明征君碑”,为唐高宗皇帝李治亲自撰写,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创建栖霞寺而立,碑文有点模糊,基本看不清。后面的栖霞两字,传为唐高宗所书,笔力饱满,力透纸背。
过了钟鼓楼,就是弥勒殿,殿有三门,红墙黛瓦,古色古香,里面的弥勒,布袋和尚,双眼圆睁,赤脚裸胸,形象逼真。此后是卢宝殿,后门檐下一匾“度一切苦厄”颇有深意。
栖霞寺除了唐碑,还有“舍利塔”,这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舍利塔。始建于隋朝年间,距今1400多年,塔高18米,五级八面,雕刻龙凤鱼莲花和佛像等图案,栩栩如生。由于年代久远,塔身有一些损坏崩裂,不过整体却很坚固。这座舍利塔,是我国古代佛教艺术的一座丰碑。
舍利塔边,是石窟,这也是1500前的杰作,山边石岩上,一个个石窟错落有致,共有石窟几百个,石窟中佛像仍在,中间的大一点的石窟三圣殿,中间12米的无量寿佛,年代比云冈石窟还早,门口有两人值守,可见石窟之宝贵。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栖霞寺的三处宝物,至今光彩照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