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听课反思
(2014-05-12 18:07:25)分类: 反思学习 |
《分扣子》听课反思
2014年4月3日,我有幸观摩了谢玉娓老师执教的数学好玩——分扣子一堂课,获益良多。特别是谢老师对细节的深层关注,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我认为这节课高度浓缩了谢玉娓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依次出示14个扣子,贴于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这些扣子有什么特点?
生1: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圆。
生2:有的有2个孔,有的是4个孔。
师:(拿起其中一个2个扣眼的圆形扣子)这两个洞像不像这扣子的眼睛?我们把它称为扣眼。
现在请你想一想,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学生思考)
现在请同学们从抽屉中拿出标有1的信封,用手将信封撑开,将里面的扣子倒出,按照自己的想法,分一分。
(学生操作后汇报)
女生:我是按照形状分的。正方形的分一类,圆的分一类。(生边说边操作)
师:说得真好,像这样,按形状分,形状就是分类的标准。
谁还想来说一说她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对小女生说)你来请一个吧?
(小女生害羞不敢说)
师:太多人想回答了,你都不知道选谁了,我来替你点一个吧?谢谢你了,请回。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我是按扣眼数分的,2个扣眼的分一类,4个扣眼的分一类。
师:我这里也有14个一样的扣子,你来分一分吧。
师指着黑板上2种方法,问生:看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为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扣子,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师:如果再继续往下分,你会分吗?
你打算先怎么分,再怎么分?
生:先按形状分,再按扣眼分。(学生边移边说)
师指着分完后的扣子,问:你还能往下分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不同的了。
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先按扣眼分,再按形状分。
师:每一类还能往下分吗?
生:不能了,因为没有不同的了。
师:现在我们有2种分法,谁想来和我比一比?
生:我来。
师:你来找这一种分法(先扣眼后形状),我来找这种(先形状后扣眼)。我有正方形2个扣眼的扣子2个,你有吗?
生:我也有2个。
师依次边问边板书:我有正方形4个扣眼的扣子4个,你有吗?
我有圆形 2个扣眼的扣子3个,你有吗?
我有圆形 4个扣眼的扣子2个,你有吗?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结果是一样的。
师生小结:同样一堆扣子,尽管标准不一样,但一直分下去,分到不能分了,结果就完全相同。
师:玩了这么久,扣子也累了,我们一起来把扣子收起来吧,我收上面的,你们收自己的,比一比,谁收得快。
师:扣子全收完了,不见了,刚才学到的方法还在吗?
扣子不见了,但方法还在。我们已经有经验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我们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感受到谢老师在培养学生互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方面的高超艺术。“玩了这么久,扣子也累了,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收得快”。这样,就把学生单纯收学具的要求,变成了师生一起互动比赛的游戏;并且,以这种方法,既加快了学生收扣子的动作,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回味谢老师的课,在从容不迫之间,给予学生尽情的轻松、自由、自主,将分类的方法渗透于“分扣子”这一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潜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更多的是缺少对细节的深层关注。细节是一种创意,是一种感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