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投诉”彰显公民意识

(2013-03-09 00:00:00)
标签:

公益投诉

公民意识

幸福指数

政府

公信力

杂谈

分类: 今日焦点

    “公益投诉”,顾名思义,指超出单纯的个人利益,不以个人索赔为目的,一人投诉众人受益,带有鲜明公益色彩的投诉,更是公民意识的体现。

  现在有些人觉得“公益投诉”就是爱管“闲事”。对于这些人来说,凡是跟自己无关的事、不侵犯我个人利益的事都是“闲事”,就应“高高挂起”。殊不知,对“闲事”退避三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伤害的可能是整个社会,损失也会落到每一个人身上。

  时下,城市中的阶层属性错综复杂,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千差万别,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一味向城市索取,拿(偷)走下水井盖,拿(偷)走公交车椅垫,拿(偷)走花坛里的花草,拿(偷)走公共垃圾桶;有的人,只想冲城市发泄,毁坏公共设施,弄脏搞乱市容环境;有的人,总是对城市缺少归属感,对公益不闻不问......他们对城市的态度,说明在他们心中尚未厘清一个问题:人和城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城市的附属品,还是城市的主人?

  与之相比,在“公益投诉者”的心中,问题的答案已清晰可见。城市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与人的互动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是良性的,不同的公民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你是主人,就会主动关注、关心城市的一切,如果把自己视为置之度外的看客,漠视城市的疾患,城市也不会对你敞开幸福的大门。“公益投诉者”用公心和公德告诉人们:真正的城市主人应该以何种心态和行为来对待自己所在的城市。正如春晚小品所言;“你把城市当家,城市才能把你当亲人”。“城市是我家,美好靠大家”,并非高调的口号,更蕴含着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奥妙。

  当然,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仅有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不够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妨多听听民间的声音,会使城市建设更加人性化。城市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创造更多条件,让市民反映城市的问题,建言献策于城市的建设发展,并积极、认真听取建议、投诉,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如果投诉得不到及时解决,无疑会大大挫伤市民的公益之心。反之,普通市民的投诉、建议如果能被迅捷落实、处理,既是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体现,更有益于公信力的提升。

  现在我国大多数的城市已经踏上幸福的道路。如果更多市民能增强公民意识,热心于“公益投诉”,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